中国传统文人住居意境初探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0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人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载体,其对住居意境的追求无论是抽象的理想描述还是住居实体营造,都是中国传统住居文化的精华和体现。源于对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现状、住居环境和住居建筑设计的思考,本文以建筑、美学、文化、历史和思想的综合视角为基点,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的住居理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住居的功能、成因、特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力图通过对中国传统文人住居意境的分析,研究传统文人住居所蕴含的生存智慧、价值观念、人生理想、审美趣味及其对现代建筑文化和创作思想的启示。从中国传统文人角度研究住居理论,通过对中国传统文人住居之“道”(即建筑意)的研究而推及到住居之“器”(建筑境)的设计总结。是提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元素及理念的有效途径,对于传统住居文化的回归与发扬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章首先提出了研究的背景和缘起,在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本题研究的范围、目的、方法与意义,界定文人、文人住居、意境等概念,提出论文研究的辑框架,并附加了论文研究题目由来和论文局限性的说明。   第二章是理论借鉴和文化背景分析。主要讨论了现在建筑界研究住居的主要理论视角和理论借鉴、中国传统住居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传统住居的主要特征以及传统住居和现代住居的比较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三章是对传统文人住居意境之“意”即住居理念层次的解析和论述。首先通过对文人阶层的历史流变的考察明确文人阶层的所指和分类。其次通过对传统文人生活内容和行为方式的解读引出对传统文人住居理念和住居理想的考察和研究。最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释)家文化、易学思想五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影响传统文人住居理念和住居形态的文化、思想根源。   第四章从中国传统文人住居意境的“意”和“境”之间,即影响和制约传统文人住居营造理念和行为的、成文的和未成文却约定俗成的制度规范层次进行研究。从“境由心生,翰墨抒情”、“法天象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技艺相成”“尚仁崇礼、中庸致和”,“山水花木,借物言志”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五章从传统文人住居的实体“器物”层面展开研究。从宏观层次的城市布局与环境选择、中观层次的空间营造与建筑形式、微观层次的建筑细部和住居构成元素三方面进行论述。   第六章是是本文的结论。
其他文献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旅游业光辉前景的到来,我国风景区新农村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目前对于新农村建设和风景区规划两方面的理论与实际运用都很多,但是具体到风景区新农
学位
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1世纪,中国将经历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相比日本、德国等其它发达国家,我国养老产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对于养
在环境污染加剧,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下,大量快速建造的粗放型手工生产的传统建造模式的问题逐渐显现。如今,我国的住宅建设量已经达到了居民的需求量,居住者对舒适性
当前人们对文物建筑保护意识逐渐加强,文物建筑保护相关研究逐渐展开。近现代建筑作为历史的承载者,为我们昭示了历史、哲学、艺术、技术等时代信息。“原齐鲁大学”是中国近代
蔡氏古民居群是闽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村落,是闽南文化的载体、也是闽南传统民居的活化石,如同一面镜子反应了闽南地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状和内涵。其建筑装饰精巧
本文从博览建筑设计研究入手,通过对建筑再利用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并结合国内外博览建筑理论及设计的最新情况,以及本人做的实际工程案例,试从博览建筑再利用设计研究相关领
时装展示的建筑空间跟随19世纪中叶时装的出现而产生,在20世纪中期西方工业革命成果在时装产业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在21世纪互联网、金融和房地产的推动下突飞猛进。建筑作为
全球化的快速冲击之下,致使国与国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取而代之身为国家的基桩与支撑的角色一城市,在未来的政治、经济、产业、文化…等多重面向却开始扮演着愈趋重要之角色,甚至
四川阿坝牟尼沟不仅是藏族文化浓厚的地区,也是世界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禁伐令”实施后,欧盟对该地区展开保护天然林援建项目,帮助当地藏民在不依赖林木的情况下,能跟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