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是致残、致死率很高的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根据2017年中国心脏大会对中国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中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3.0%,总人数高达2.435亿,并且,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与日俱增。近期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患者中有22.0-28.2%患者伴有单侧或双侧副肾动脉。副肾动脉是指不经由肾门入肾的动脉,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肾动脉变异。副肾动脉是一种人体内功能性的终末血管,在解剖上比主肾动脉更长、更细,使其对应的供血区域灌注受损;其次,副肾动脉可使人体肾脏微循环紊乱,导致肾素分泌增加。但是,副肾动脉是否影响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目前有很大争议。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伴副肾动脉及不伴副肾动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探讨分析副肾动脉是否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其它临床特点。本研究结果,将为在肾去交感神经术中是否对副肾动脉一并进行消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病房就诊,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2例。根据肾动脉CT的结果,分为伴副肾动脉组54例及无副肾动脉组108例。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血浆卧立位肾素浓度及醛固酮浓度、尿钠定量、尿钾定量、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动态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肾动脉CT结果等。应用IBM 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副肾动脉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3.33%,且在男性中更为多见,男女比例为1.7∶1。在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等无统计学差异。副肾动脉组患者卧位、立位肾素浓度均高于无副肾动脉组患者,且其日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全天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无副肾动脉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无副肾动脉组患者相比,副肾动脉组患者的心脏损害更加明显,并且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卧位肾素与副肾动脉、卧位醛固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心率呈正相关,而与年龄、血钠、血钾呈负相关。全天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与副肾动脉、年龄、肌酐、尿酸、卧位肾素、BMI呈正相关,而全天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副肾动脉可影响全天平均收缩压及卧位肾素水平。 结论:伴有副肾动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能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水平更高、靶器官损伤更严重,因此,应得到更严格的血压控制。在肾去交感神经术中,将主要的肾动脉及副肾动脉一并进行消融,可能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更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