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在三尖瓣反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wi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三尖瓣环影像学综合评估及在三尖瓣手术中的作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和CT对比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和CT两种常用的评估三尖瓣环的影像学技术,在方法学上的差异,及综合影像学评估在三尖瓣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阜外医院收治的因症状性三尖瓣反流拟行孤立性三尖瓣手术的患者,选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CT同时具有完整可分析的影像资料者。采用2D、3D TTE和TEE以及CT,于舒张中期,分别测量三尖瓣环的长轴径(最大径)、短轴径、周长和面积。超声方法的测量值分别与CT测量值进行比较,再对不同超声心动图方法的测量值之间进行比较。并对各种影像学方法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差异进行检验。结果 共纳入40例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平均年龄66.1±7.7岁,女性83%(33/40例),90%的患者(36/40例)为继发性反流,余为原发性反流。3D TEE测量的三尖瓣环最大径平均44.09±4.45 mm,按体表面积标化的三尖瓣环最大径指数所有患者均≥21 mm/m2。TTE使用2D和3D方法测量的三尖瓣环长轴径,与CT结果有较好相关性,但均比CT测值小约11%(2D-TTE vs.CT 差值5.45 mm,P<0.01,R=0.64;3D-TTE vs.CT差值5.25 mm,P<0.01,R=0.6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及3D方法测量的三尖瓣环长轴径、短轴径、周长及面积,均与CT测量结果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分别为0.53、0.61、0.52、0.59,CT测值均大于超声测值,P值均<0.01。分别采用TTE、TEE技术,比较2D和3D方法测量的瓣环长轴径无明显差别,R分别为0.86、0.84,一致性较好。3D方法测量三尖瓣环长轴径时,比较TTE和TEE的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别,R=0.753,一致性较好。TTE、TEE和CT测量三尖瓣环大小时,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差异均较小,可重复性较好。结论 在对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三尖瓣环形态的评估中,经胸、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CT均能准确评估三尖瓣环的大小,是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经胸超声测量的瓣环长轴径、经食管超声测量的短轴径及面积,与CT有较好的相关性。瓣环径线、周长及面积的CT测值系统地高于超声测值。对于三尖瓣环影像学评估,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第二部分 新型经导管三尖瓣置换装置治疗重度三尖瓣反流的超声心动图评价目的 评估一种新型经导管三尖瓣置换装置治疗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单中心1年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结果。方法 入选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阜外医院收治的NYHA心功能Ⅲ~Ⅳ级外科高危的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患者均经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在全麻下经右胸小切口行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手术。收集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早期及随访期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共纳入36例患者,平均年龄65.4±7.8岁,31例(86%)为女性,67%(24/36例)的患者有左心瓣膜手术史,78%(28/36例)为房颤律。89%的患者为继发性三尖瓣反流,余11%为原发性,术前反流量均为大量,右心腔明显扩大。全部患者均成功行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无术中或术后72 h内死亡;除4例因器械位置异常行体外循环手术外,余32例(88.9%)患者实现手术成功。无住院死亡,2例病重出院。中位随访时间350[196,386]天,3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全因死亡率8.3%。术后随访期间,无事件生存的患者27例(75%)。至末次随访时,66.7%(22/33例)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72.7%(24/33例)的患者三尖瓣反流量降至少量及以下,三尖瓣人工瓣平均跨瓣压差2.64±1.56 mmHg,右房、右室容积均较基线明显减小(分别为 161.08±95.50 ml→115.58±67.74 ml,136.65±55.44 ml→118.76±50.45 ml,P值均<0.05),体表面积标化的左室每搏量明显增加(27.06±6.55 ml/m2→30.19±8.83 ml/m2,P=0.038);右室射血分数及组织多普勒三尖瓣环收缩期速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右室面积变化分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及右室应变较术前减低。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的右心房室腔大小、三尖瓣反流缩流颈宽度、二尖瓣平均压差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高相关,其中二尖瓣平均压差为独立危险因素(校正后HR=1.514,95%CI:1.009-2.273,P=0.045)。结论 应用新型经导管三尖瓣置换装置治疗重度三尖瓣反流可行且中期安全性较好,可有效减少反流,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右心腔扩大。
其他文献
癌症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安全卫生问题,困扰着诸多肿瘤患者,近年来已成为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依旧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肿瘤疫苗作为免疫疗法中最新治疗方式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它们能通过一系列干预手段教导免疫系统将肿瘤细胞识别为外来物质,在特异性消除癌细胞的同时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然而,受限于肿瘤抗原的低免疫原性和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作用,肿瘤疫苗的临床治疗效果尚未取得显著
学位
研究背景:骨缺损通常可由多种骨科疾病引起,针对骨缺损进行治疗最常见的方式是骨移植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自体和同种异体骨移植物的缺点被逐渐证实,传统的骨移植物已无法满足骨移植手术的巨大需求,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更加理想的新型骨修复生物支架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前人研究中,聚乳酸-羟基乙酸/β-磷酸三钙(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β-tricalcium phosphate,
学位
[背景]免疫检查点抑制(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联合化疗的模式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线治疗标准尚未发现有确切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既往研究已经证实低频血液肿瘤突变负荷(low allele frequency adjusted blood-based tumor mu
学位
实验目的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是由FA基因遗传变异所导致的,一种极易发展为血液系统髓系恶性肿瘤的遗传性骨髓衰竭性疾病。既往研究提示,FA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突变积累过程,由于FA病人存在DNA损伤修复障碍,其基因组不稳定性导致高频随机突变是疾病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对FA发病机制、遗传变异积累、恶性克隆优势形成及骨髓衰竭演进规律亟待更深入的研究。克隆性造血(Clonalhem
学位
绝大多数HIV感染者在缺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情况下,表现为病毒快速复制和CD4+T细胞逐渐减少的疾病进程。然而,存在一小部分HIV感染群体能有效地控制病毒复制,即能自发控制病毒复制的精英控制者(elite controllers,ECs)或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实现停药后病毒持久性控制的治疗后控制者(posttreatment cont
学位
超声心动图在正常人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目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属于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了解到其是一种病理生理综合症,肺血管阻力升高是其主要特征。同时,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亦是明显的病理特征。过去,有关心功能的研究多以左心室为主,但近年来,
学位
期刊
目的:探究卡他莫拉菌重要克隆复合群的分子背景;阐明不同耐药表型卡他莫拉菌的致病力;探讨卡他莫拉菌黏附与侵入A549肺泡上皮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1)基于MALDI-TOF MS鉴定、体外药敏、MLST分型测定,筛选出涵盖CC363、CC449、CC224和CC446 4个克隆复合群的70株临床分离株。针对筛选出的70株待测菌株,分别对其进行PFGE分型、copB分型、16S rRNA分型、LOS
学位
报纸
遗传性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是由于编码物质代谢所必需的酶或者辅酶基因变异引起相应功能蛋白活性降低或丧失,从而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最终引发复杂的临床症状,常累及神经系统等多器官的一组疾病。遗传性代谢病具有先天性、伴随终生的特点,并且遗传代谢病往往会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目前公认的预防遗传代谢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