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俄罗斯残疾儿童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r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残疾儿童教育公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提及和强调,残疾儿童作为社会中最边缘化和弱势的群体要想融入社会,就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如何加强残疾儿童群体教育权利的保护力度,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类别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与安置需求,是世界各国残疾儿童教育事业推进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从国际残疾儿童教育发展的趋势及人权的角度来看,通过政策制定与立法实施已成为保障残疾儿童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俄罗斯作为一个传统大国,一直重视教育领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残疾儿童教育政策方面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不同时期政策的影响下,俄罗斯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与安置形式发展呈现出独特的路径。要想全面理解其发展,应当对残疾儿童教育政策变迁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本研究选择俄罗斯残疾儿童教育政策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俄罗斯在20世纪初以来政策转变的背景及内容,并探寻不同时期政策保障下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与安置形式呈现出的变化趋势,运用结合俄罗斯情境修正后的“间断—平衡”理论框架来探究政策保持平衡或间断的原因,最后总结并分析了俄罗斯残疾儿童教育政策变迁的总体特征。通过对俄罗斯残疾儿童教育政策的系统考察,发现其政策遵循“间断—平衡”的变迁路径,共历经三个不同阶段:政策平衡期(1917-1985)、政策间断期(1986-1994)、政策新平衡期(1995-至今)。期间发生过一次突变性政策断裂,数次渐变性政策发展。不同时期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与安置形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政策场域和政策图景的转变上。政策场域经历了由“封闭性与一元性”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转变的过程。政策图景经历了由注重残疾儿童特殊性的缺陷补偿向重视弱势群体教育公平与质量取向转变的过程。在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下俄罗斯残疾儿童教育体系也逐渐在国际全纳教育思潮和传统分类性残疾儿童教育体系中寻找到一个兼顾和中和的方式,形成了融苏联模式与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为一体的独特发展轨迹。最后,纵观俄罗斯残疾儿童教育政策的百年变迁历程,发现其作为一种面向特定目标群体的社会福利性政策,其整体变迁趋势在宏观上受制于社会环境与国家体制的变化;在中观上受到文化观念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微观上还受到各方行动者的推动。三个方面与政策密切互动,构成结构性关系,贯穿于政策变迁过程中,引导着政策的发展。
其他文献
空间知觉是心理学界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对空间知觉背景的加工是此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He等人在Gibson认为大地重要的基础上,提出了连续地表整合加工(Sequential-Surface-Integration-Process,SSIP)假说,认为在空间知觉的过程中,个体首先精细加工2m-3m范围内的地表,然后以此作为模板,以相同的纹理梯度以及连续的地表作为条件,继而由近及远逐步将整个地表整合进来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出现重大缺口,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和较高的离职率,仍然是制约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根据付出-回报失衡理论,如果幼儿教师认为他们的付出未得到应有回报,会出现压抑、职业倦怠等消极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而导致幼儿教师产生消极怠工、离职等负面行为。但是,现实中有些幼儿教师即使感觉付出高于回报,仍然愿意留在教师岗位,有些幼
20世纪末,教育改革作为应对教育竞争的重要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其中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已然成为各国应对全球竞争的重点。自1997年伊始,英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课程的介入力度,相继出台一系列学前教育课程政策,逐步形成了独具英国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1997至2017年间,英国颁布的学前教育课程政策可谓是英国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以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改革教师和学生评价,大力推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实效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小学班主任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在学校教育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小学德育建设和班级管理的核心和骨干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影响着学生
化学语言是表达化学思想的专门语言,化学语言不仅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运用化学知识的工具,化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体现,是学习化学学科所必需的学科能力。由于受到农村场域的师资和教学情况的制约,农村学生在化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上仍处于不利的环境。九年级并不是化学知识学习的初始,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已经受到了一定的科学启蒙,那么,基于科学启蒙形成的能力基础下,农村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之初的化学语
园长在幼儿园发展当中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对于民办幼儿园,园长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等素质决定幼儿园的整体水平和发展前途。尽管我国如今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但发展质量依旧参差不齐。因而园长作为幼儿园的引路人,其作用显而易见。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侧重探究W园长从一线教师到园长身份的整个专业成长历程。笔者通过深入访谈和后期整理,将W园长的专业成长历程分为准备阶段、摸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怎样的高校招生方式更公平,又要怎样实现高招公平?这些问题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非凡,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难题。美国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踞于世界首位。这与当时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有很大关系,其中之一便是平权法案。美国的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所以本文以平权法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政策对美国高校招生的影响。契约主义公平观是重视结果公平的政治哲学,平权法案是它的政策体现。通过制度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在自
中国古典小说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复仇故事。透过这些复仇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心理诉求以及当时的社会风气。复仇行为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也存在于《三国演义》中。本文以《三国演义》中的复仇故事为研究中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三国演义》复仇故事进行梳理和分类。统计出《三国演义》中共有三十个复仇故事,从复仇动机的角度将这些故事分为三类,分别是家人之仇、他人之仇、个人之仇。其中,为家人复仇的故事有十
《庄子》中的“世界”是灿若云锦的。庄子以其天才的文心,勾勒出了现实、心灵与道德的“三重世界”,因而《庄子》一书表面文笔洒脱,不落言筌,而其内里思致谨严,伏脉千里。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为四部分。绪论中简述了选题缘由,梳理了该论题的研究现状,以期寻找本文的突破口和创新点之所在。第一部分分析了《庄子》中的现实世界。首先笔者从庄子的身份与交往,不仕的态度展开了对庄子本人生存的现实世界的分析;其次简述了
20世纪中叶以来,在倡导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国际趋势下,“高大衔接”成为各国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随着各国相继进入中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也愈发突出。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后出现了学习和生活适应不良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体持续发展和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在高中与大学之间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大学第一年,新生第一年经历及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