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生物质炭在不同时间序列培养下对磷素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qinghu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芦苇制成的生物质炭为研究对象,通过将生物质炭与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土壤进行网隔室内模拟培养,三种水分处理为淹水、干湿交替和75%田间持水量,获得不同处理及不同时间序列培养下的生物质炭(制备温度:600℃和350℃,洗涤条件:洗涤和未洗涤,培养时间序列:120天、240天、360天、480天、600天、720)。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现代分析技术,揭示了不同水分条件培养下生物质炭表层官能团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培养后生物质炭进行磷素吸附-解吸实验,探讨生物炭表面性质和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主要结论有:  (1)淹水、干湿交替和75%田间持水量处理下的生物质炭在相同时间序列的培养下均有:吸附量均随初始液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淹水的吸附量远远大于75%田间持水量和干湿交替的吸附量。75%田间持水量和干湿交替处理下的生物质炭对磷的吸附量差异较小。生物质炭的吸附量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洗涤方式下的规律性不明显。  (2)12种不同处理生物质炭在从120天到720天的不同时间序列的培养下,对磷的平均吸附率和吸附量大致呈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600-WX-J、350-WX-Y、350-X-Y、600-X-Y对磷的平均吸附率和吸附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12种不同处理生物质炭在培养720天时对磷的吸附率都要高于培养120天时。12种生物质炭对磷平均吸附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集中在培养480天和600时。600-WX-J、350-X-75%、600-X-75%、350-X-Y、600-X-Y在培养480天时对磷的平均吸附率达到最大值。350-WX-J、350-X-J、600-X-J、600-WX-75%、600-WX-Y在培养600天时对磷的平均吸附率达到最大值。  (3)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培养后生物质炭对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发现,淹水条件下两个方程的拟合效果均比较好,而干湿交替和75%田间持水量培养下的生物质炭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效果较好。淹水条件培养的K值,MBC和Xm也均高于干湿交替和75%田间持水量,说明淹水条件有利于生物质炭对磷的吸附性能的提高。  (4)不同处理生物质炭的解吸率均随磷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且不同生物炭中,对磷吸附率高的生物质炭,其解吸率较低,而对磷吸附率低的生物质炭其解吸率较高。  (5)生物质炭在不同处理下均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且官能团的种类相似。生物质炭的烷烃基团缺失,烷烃中的甲基和亚甲基逐渐消失,而芳香族化合物增加,芳香化程度增强。
其他文献
土壤酶涉及土壤中碳、氮、磷和硫等多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反映出微生物活性和土壤中物质的周转速率。随海拔上升,土壤酶活性受到气候、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
中国现代化历程进入关键时段 ,“三步走”发展战略步入攻坚历程 ,如何保证“三步走”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现 ?最紧要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而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最
受化石燃料燃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CO2浓度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便处于快速增长中,现大气CO2浓度已达391μmol·mol-1,预计本世纪末大气CO2浓度可能达到936μmol·mol-1。大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准的要求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了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环境是旅游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发展旅游业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断,不仅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出发,直接丰富了党的自身性质的理论,而且是一个推进当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理论。 我们把
重庆市梁平县在“三讲”教育理论学习中,注意在“严、思、联、用”上狠下功夫,很好地解决了厌学、浅学、随意学和就学而学的问题。集中学习“严”当头。对“三讲”文件、中央
上世纪末到2010年前后20年间,电视旅游类节目逐渐成为新兴的并受大众关注的一个电视节目种类,直至有了专业的旅游卫星频道。旅游热继续升温的同时,电视旅游节目却风光不再,冷
风化坑和海岸壶穴是常见的岩石坑穴地形,其形成原因和形态完全不同,但容易被混淆。作者在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期间,三次对珠江口外庙湾岛上的海岸壶穴以及山脊风化坑进行考
随着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冰川普遍退缩,伴随产生的冰湖溃决洪水(GLOF)也越发频繁。青藏高原的冰湖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藏东南地区。对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冰湖研究开始较
目前,全国上下大兴“三讲”之风,“讲正气”为其中之一。中国人一向讲正气、正义、正直、正道……,同时也讲究“温良恭俭让”,讲究“忍为高,和为贵”,谈何生气呢? 生气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