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1949-1978)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zh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弗洛伊德学派的兴起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文化问题的研究成为人们探索和认识社会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更加重视主观变量在解释社会和政治现象方面的重要作用,关注社会宏观结构背后的文化结构、意识形态等因素,以求通过文化层面的分析把握社会的宏观运行规律。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正是以此为背景的。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把政治文化定义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并认为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的。政治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特定社会的政治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政治心理导向往往又是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在民族心理中长久沉淀的结果。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形成是由1949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但是文化的发展具有其自身的历史连续性,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文化的类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然而文化类型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文化发展的中断和旧文化的消失,相反每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必然要继承和吸纳先前的文化成果。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即由宗法制的社会结构所形成的家天下观念,由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传统所导致的国民的臣民角色认知以及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的意识形态体系。随着近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受到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或顽强地保留下来,或被部分地扬弃,或以变异的形式求得生存和延续。它们共同构成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赖以生成和发展的基础。亚里士多德说:“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这一命题从严格意义上说,它是就人的本质属性而言的。从人的本质来讲,人天然地属于一定的政治共同体,离开了一定的政治共同体,人类也就失却了生存的基础。人由自然人变成政治人是通过一系列政治社会化的步骤来实现的。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一个社会的延续总是需要不断地产生出新的成员,这些新的成员需要学习在社会中业已存在的观念、习俗、技能、知识、信仰和规范。这个过程也正是人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变成政治人的过程。家庭、学校、单位社会、大众传媒和执政党仍然是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的主要载体,但由于社会政治生态的深刻变化,这些政治社会化载体不论其承载的政治社会化内容,还是其采取的社会化方式都呈现出自己的鲜明特色。每一种政治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取向,正是这种核心价值规定着政治文化的性质与性格,决定着政治共同体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包括集体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人民民主理念等几个方面。同样,任何一种政治文化都会有自己的政治伦理规范,有它的伦理向度。当代中国的政治伦理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政治道德的阶级性。第二,以“卑贱者”与“高贵者”的换位为表征的对社会精英概念的新理解。第三,“敌、我、友”的思维定势。第四,强调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意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第五,重内省自律,追求领导者的人格完善。特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大众特定的政治参与方式,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最大特点是动员性参与,而这种参与形式又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输入输出模式密切相关。考察一下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很容易发现动员性参与是这一时期政治参与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动员性参与不仅是这一时期政治参与的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这一时期人们的一种政治生存状态。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动员性特点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政治环境,这种政治参与不免带有无序、杂乱的特点,但这种人为扩大化的政治参与也有利于人们在政治实践中提高政治认知能力,建立新的政治文化体系。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因其多民族的特性,加之幅员的广阔而形成的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混合型特征和过渡性色彩。首先,由于当代中国刚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传统社会的影响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摆脱的,现代文化的建立也不可能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因此它是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混合。其次,由于上述原因,使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具有了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因此它又是依附型政治文化与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混合。自然,由于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文化的极端落后和幅员的广阔,地域型的政治文化也在相当程度上得以保持。一种政治文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既要考虑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等基础性因素的作用,也要考虑具体的社会发展阶段、传统政治文化的构造、政治文化的变迁方式、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政治认知能力等非基础性因素的影响。具体地说,在影响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形成的各种因素中,既有现代的政治制度和公有制的生产方式等这些代表着社会进步力量的因素,也有诸如经济文化的落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较低、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以及社会成员的整体政治认知能力与先进的政治制度还不相适应的情况。正是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融合,进步与落后的共振与妥协决定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高度的国家认同意识。第二,公民相对较低的政治素质与较高的政治关注度。第三,法治观念淡薄,人治意识根深蒂固。第四,官本位思想与清官期盼意识。“左”倾思潮是当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左”倾思潮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政治走向,而且作为一种特定的、具有广泛支配性的叙事结构深深地左右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中的阶级斗争思维定势、政治标签化、“革命”崇拜和领袖崇拜等等文化现象归根结底是“左”倾思潮对政治文化强行干预的结果。实践证明,一种政治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变迁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脱离社会实际,脱离大多数人的生活经验,把一种主要是属于主观臆想中的东西强加给政治共同体的全体成员,结果必然会扭曲人们的政治心理导向,造成政治文化发展中的畸变。这种通过外力因素对人们的政治心理的持续地强行干预虽然在短时间内会收到相应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改变政治文化的形态,但因其缺乏政治实践的有力支撑,这种病态的政治文化的维持终归是不能长久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它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但却是一种强有力的存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其中的应有之意。要使改革开放前30年的政治文化与改革开放后的新型政治关系相适应,至少应进行三个方面的努力。第一,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第二,创造合理、通畅、有序的制度环境,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制度性保障。第三,培养健康积极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政治文化是政治行为的心理基础,政治行为是政治文化的表现形式。特定的政治理念和特定的制度环境会影响人们的政治心理活动,从而对人们的政治行为起到一种有效的调节作用,也正是人们的特定的政治行为决定着特定的政治发展过程。因此,政治文化作为政治秩序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决定政治秩序稳定与否的重要因素。一个社会共同体要保持政治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没有一种和谐健康的政治文化的软性支撑是难以想象的。
其他文献
青海位于我国内陆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因此形成了与内地不同特色的文化和经济特征。清至民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对青海的
目的:调查湖南地区1989-2008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病情况,比较1989-1998年与1999-2008年两个时段的发病情况和构成比,并初步反映吸烟、饮酒、咀嚼槟榔以及伴发口腔黏膜
心理弹性(resiliency)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已经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现有研究对心理弹性的本质说法不一,且研究对象多为某一类处境不利儿童,研究结论往往只适用于
本试验以四川雅安市的5年生红阳猕猴桃为材料,以田间调查观察和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花后15天使用GA3、CPPU和自制生长调节液ZZ浸果同时调整结果枝上的叶果比对
目的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其与八卦渊源备受关注。本文试图阐述伏羲先天八卦所蕴含的自然卦理,对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及"阴阳五行"学说做新的阐释。方
我国的无土栽培起步较晚,1975年只在温室内开始小面积生产,1989年全国已发展到8公顷。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主要方式有袋培、槽培和少数营养液膜系统栽培。无土栽培所需要的设备
秘书作为企业内部沟通的"桥梁",在企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企业对秘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从秘书的工作理念着手,深入分析
守灵夜是爱尔兰传统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亲友都要前来祭奠死者,但在《都柏林人》的首篇《姐妹们》中,鲜有亲友参加弗林神父的守灵夜。本文以神父的守灵夜为出发点,描
心理资本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心理资本的开发,能够使个体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通过考察心理资本干预理论(PCI)设计出心理资本干预团体方案,并通
5月1日,公安部《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施行,重庆市公安局消防局结合工作实际,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工作措施,严把消防技术服务市场准入关卡。推行资质认定“临时牌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