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派间杂交群体叶形性状的基因定位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obby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是植物碳同化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在个体生活史中扮演重要角色。杨属(Populus spp.)叶的形态多样性非常丰富,可作为生长量的早期选择性指标在育种实践中广泛应用。丹红杨(P.deltoides CL.‘Danhong’)是由人工选育的速生型美洲黑杨,其叶片巨大,三角形,叶基呈截形;小叶杨(P.simonii)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乡土树种之一,具备广泛的适应性和优良的抗逆性,其叶片小,倒卵形,叶基呈楔形。本研究以丹红杨为母本,以我国内蒙古通辽地区小叶杨天然林中选出的优树通辽1号和通辽3号杨为父本,经人工控制授粉杂交获得F1代群体,对1261个无性系共计6702片成熟叶的形态指标进行测定,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子代叶形的遗传与变异;基于丹红杨×通辽1号杨遗传连锁图谱,对F1代422个无性系中控制叶形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s)进行定位,并筛选极端叶型子代进行混合分组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得出以下结论:(1)两亲本叶的形态特征差异显著,子代叶形变异丰富且呈典型的正态分布。(2)杂交子代各叶形指标间存在普遍的显著性相关(P<0.05)。其中,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和叶柄长等5个表征大小的指标相互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在表征形状的指标中,叶柄长与最大叶宽位置相关性较为紧密。杂交子代叶宽的变异是叶片异速生长的主因,以叶面积为因变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叶宽与叶长对叶面积决定系数(R2值)的贡献率分别达0.537和0.479,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3)杂交子代的叶片形状偏向母本丹红杨,表现出较强的母本效应;对于表征叶大小的指标(如叶面积、叶周长和叶柄长等),田间3年生子代偏向于母本丹红杨,而温室当年生子代则表现得与父本小叶杨更接近。对叶面积、叶长、叶宽以及叶柄长等7个直接度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获得两个叶的综合形态变量,累计解释80.19%的叶形变异信息;主成分二维点云显示,子代叶形受两亲本较强的遗传控制,且多达92.66%的子代表现为中间类叶型。(4)对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最大叶宽距叶尖距离以及侧脉夹角等7个叶形指标进行QTL分析,共获得叶形相关的QTLs 221个,分布于16个连锁群上(除第8、10和15连锁群外),其贡献率介于3%-6%之间。此外,不同叶形指标往往定位到相同的基因组区域,存在广泛的一因多效现象。(5)利用叶形QTL区段获得候选基因345个,主要富集于基因组甲基化、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其中,在控制叶宽的QTLs上检测到两个编码细胞周期蛋白的Cyclin家族成员。通过BSA获得32个叶型候选基因,其中,在第17条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可能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SMR2。
其他文献
流经阳泉市中心的桃河,把城市分割为南北两个条带,河道内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垃圾乱倾。耕地乱垦,既严重影响防洪,又污染城市环境,通过按本文所提方案治理后,可以充分利用河道,既能使防
<正> 有袋类的自然历史袋鼠是澳大利亚的象征,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但对于有袋类也产于南、北美洲以及有袋类的多样性,恐怕有印象的人就不太多了。据Kirsch和Calaby,现生的有袋
今年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潮阳区谷饶镇新坡村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于是着手对厦深铁路汕头市潮阳区路段新坡遗址、后沟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000
介绍JM-28绞车底座改制前后情况及改制效果
简要介绍了顶板走向和倾向高抽巷在贵石沟矿井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比较确定推广采用顶板走向高抽巷抽放上邻近层瓦斯,并提出了合理的巷道布置和抽放参数。
为了更好实现光学自由曲面的有效加工,根据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技术原理,将工业机器人与气囊抛光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光学自由曲面加工的新方法。本文首先建立了机器人抛
文章提出了运用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主要用来求解旅行商问题(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TSP)。实验表明,改进的蚁群算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本的蚁群算法容易陷入收敛停滞的缺点,且更容易发现更好性质的解。
针对体域网在医疗监护领域中能源有限、数据保存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安全低耗的路由策略SACR,实现有限能源传感器在网络中的能源高效利用。为保证传输数据安全性,使用基于群
[目的]对丹红杨(美洲黑杨)×通辽1号杨(小叶杨)422个F1代无性系叶的形态学指标进行分析,揭示杨树派间杂交群体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其叶形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
癌症的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市100853)纪小龙将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成果及时应用于临床治疗实践之中,是提高癌症病人治愈的根本措施。近十年来在癌症治疗领域,基础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