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化改革以后,在转型社会学的中国研究中,如果在历史演进的辩证逻辑上把自由资本主义看作是历史发生的命题,社会主义就是它的反命题,而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就是合题。在对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个合题的观察中,人们发现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异常复杂的现实。如果转换一个视角,在中国社会转型这个系统相关的整体中考察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文化,同样也会发现这也是一种异常复杂的情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文化的发生与探索过程充分体现了这种复杂性。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在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文化状况的前提下发生的。同时,又是在保持了传统的政治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连续性的基础上发生的。面对着嵌入到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系统中的市场经济及其逐渐衍生和发展的社会机制与思想观念,传统的意识形态体系怎样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的现实基础,或者说,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应该与什么样的价值文化相适应,实际上已成为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整体的系统性变迁必须面对的、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简单回顾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发生以来与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主张相适应的价值文化的探索过程,试图在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探讨一种与市场机制相平衡的价值文化。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一种充分体现交换者主体性地位的前提下,激励人们改进技术、提高效率、追求财富增长的社会机制。如何使这种对财富的追求和技术的进步可持续的发展,选择一种适当的同时也是针对性鲜明的价值文化作为这种社会机制良性运行的文化土壤就成为本项研究的应有之义。首先,本文粗略地勾画了市场化改革以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一些标志性的思想观念、政策主张和倡导的价值文化;概括地描述了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不良社会风气的表现。怎么样看待这种社会风气的状况,如何引导人们对价值文化的选择?本文梳理和反思了在改革初期对于思想解放曾起过重要作用的文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探讨了社会科学发展新的契机与意识形态创新的内在逻辑;着重强调了中共十八大之后习李清廉新政对社会风气改变的重大影响。这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对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文化的探索达成了有广泛民众基础的共识。由此比较了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文化的探寻过程与西方原生性市场经济的主流价值文化发生机制的区别,虽然自下而上的新教伦理与自上而下的以吏为师在文化传统路径上截然不同,但都能够产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内在的平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