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曲是人类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最直接、最重要的表达形式,它不仅真实的反映着人类内心世界的变化,而且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歌曲的产生和发展处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剧烈变革阶段,重大历史事件频繁发生,其发展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命脉相连。本论文主要通过梳理当代歌曲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其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总体上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文化视阈下的当代歌曲历史发展研究综述,首先对当代歌曲的概念、社会文化属性和文化功能进行逐一的解读。运用历史的维度,在史学框架下对当代歌曲进行纵向分析,并对本论文的研究范畴进行准确全面的界定。深入探讨在大文化背景下当代歌曲的社会文化属性和文化功能,并透过史学视角横向、纵向的综合分析当代歌曲的产生和发展及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第二部分,繁荣、丰硕、影响深远:歌曲创作在新时代发展期方兴未艾。本部分重点介绍1949—1956年当代歌曲的发展历程,从建国初期的大业初兴到国家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逐渐恢复稳定发展,通过歌曲这一全新的视角,折射出社会发展的状态和变化。论文分别从抒情歌曲、边塞歌曲、战斗歌曲、电影歌曲四种歌曲类型来具体阐述和还原建国之初音乐发展的繁荣景象。第三部分,高亢、隐忧、山雨欲来:歌曲创作在政治狂潮中沉浮。本部分重点介绍1957—1965年当代歌曲的曲折发展历程,主要围绕"大跃进"和"三化"两个重要历史事件分别叙述。借助历史事实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通过曲折中前进的歌曲创作,深入分析社会动荡对歌曲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进而梳理出这一时期当代歌曲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第四部分,沉寂、批判、感性回归:歌曲创作在文革时期亦步亦趋。本部分重点介绍1966—1976十年"文革"时期当代歌曲的艰难发展历程。这一时期,当代歌曲的发展遭受前所未有的迫害,透过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音乐现象。如红卫兵的"语录歌""忠字歌" "造反歌"以及"战地新歌""知青歌"等营运而生的艺术形式的客观描述,结合音乐的客观发展规律做出客观的历史评价,从而深入的分析特殊历史时期歌曲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紧密联系。第五部分,具体叙述了 1977—1989十二年间的当代歌曲创作复苏情况。"文革"之后,音乐界实现了在政治、组织和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当代歌曲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歌曲的形式倾向抒情化和自主化,创作题材也更加丰富。这一时期当代歌曲的创作体裁多种多样,例如:群众歌曲、少儿歌曲、抒情歌曲、通俗歌曲、影视歌曲、艺术歌曲、合唱歌曲。种类繁多,百花齐放。第六部分,历史悲剧的狂欢记忆——以"文革"为例探讨当代歌曲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前五部分的系统、全面的分析叙述,运用音乐学的理论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总结归纳出当代歌曲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所在,并从正效应和负效应两方面进行举例阐述,进而形成准确的表达,客观的评价。本论文通过具体考量从1949年到1989年这40年间当代历史歌曲的发展历程,参考大量的史实及资料记载,运用音乐学的理论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实现跨界研究,通过社会历史的变迁,透过音乐形式和具体的音乐现象,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这对于音乐历史的研究和社会文化的研究具有实际价值和参考意义,同时符合音乐作品形成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它的研究意义不仅限于音乐本身,也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乃至史学的研究提供可参考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