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光网络物理层光信道损伤的动态感知模型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智能光网络的发展引入了一部分自动控制功能,实现了自动连接管理。但当突发业务引起路由发生变化时,缺少智能化监控、调节和自我适应。因此,并不能真正满足动态业务的需求。一方面,目前光网络作为承载网络,对接入业务采取一视同仁的服务策略,虽然在上层可以采取业务分级或服务质量(QoS)的区分,但是光网络作为底层传送网络并不能了解这些信息,因此可能会导致优先等级较高的业务在光网络中并没有得到相应优先级的传送。另一方面,随着传输速率的不断升级和可重构光分插复用设备(ROADM)的使用,色散、偏振模色散以及增益抖动等各种物理层光信道损伤的积累无法避免,光信号传输性能更加难以预测和评估。为此,光网络正越来越多地需要感知外部特征,即来自下层的物理层传输质量(QoT)和上层客户端层的QoS需求。   论文在深入分析WDM网物理层光信道损伤对传输质量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QoT对QoS的映射及其量化机制。广泛研究现有的损伤监测方法,建立了合理和简单的物理层信道损伤动态感知的监测模型,最后利用OptiSystem仿真工具实现了WDM传输仿真实验系统。   主要完成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   (1)深入分析物理层信道损伤对网络动态性能的影响。选择四个参数色散(CD)、偏振模色散(PMD)、光信噪比(OSNR)和非线性相移(ΦNL)作为信号特征参数,它们较全面地涵盖物理层信道的所有损伤,同时在实际传输中也便于监测和表述。   (2)设计了QoT对QoS的映射机制。物理损伤参数只是表示物理层光信号损伤程度,最终影响传输质量。由于上层业务QoS的可靠性常用误码率(BER),同时物理层损伤必然反映了BER的影响,从而BER成为QoT和QoS的连接纽带。通过对损伤参数的感知,就可以判断QoS是否满足要求。   (3)实现了物理层损伤参数的量化标识。由于损伤的动态性,对传输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为了衡量其影响程度,找出物理层损伤参数映射传输质量发生质变时的临界值。但BER与物理损伤参数无直接对应关系,利用OSNR、CD、PMD和ΦNL分别与BER的关系曲线图,从而找到各个参数影响BER的阈值。   (4)建立了物理层信道损伤动态感知的监测模型。针对现实网络中占主导地位的损伤参数,从较高的精确度、较低的成本和复杂度等角度考虑,建立了合理的损伤监测模型,能够感知参数的动态变化,以便网络层能够从损伤数据库提取信息,再结合量化标识机制,只有在参数超过阈值时,才发送信令,这样大大节省了带宽资源。   (5)采用OptiSystem仿真工具实现了感知对象的监测实验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监测模型是可行的,与理论值比较,监测模型的测量值误差在2%之内。
其他文献
汽车领域是机床行业最大的用户,把握好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就可以正确看待机床行业的成绩与不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近日发布了《2018年汽
在十九大会议与精神报告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主题被多次提起,它希望以此来推动各级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明确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交通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交通系统管理智能化要求不断提高。交通数据采集作为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交通管理、交
近年来,具有多学科高度交叉特点的物联网已逐渐成为信息产业的新兴研究热点,各国都将其视为重要战略部署。在中国,物联网发展的体现为M2M (Machine-to-Machine/Man)技术。为
在进行各种高速运动装置的研究试验时,定量测定高速运动装置的表面压力和温度是了解其气动性能和热传特性的最佳手段之一。例如飞行器、导弹等研究,测定空气动力学载荷分布需
2019年1月14日,由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轴”)与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隧道局”)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直径11m级盾构机主轴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党领导和依靠全国人民实现:一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历史使命.
期刊
空间谱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的两个研究方向之一,其应用涉及到雷达、通信和生物医学工程等众多军事及国民经济领域。空间谱估计技术大大改善了在系统处理带宽内空间信号的角度
多样化的数字媒体信息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少方便和乐趣,而不乏心怀叵测之人为达到切身利益,采用数字编辑软件对多媒体文件肆意修改,致使信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数字媒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从一个被社会热议的话题阶段进入了一个实际产品推广的阶段,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推广。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