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上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除了流传甚广的剧作,他的十四行诗集更是为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理论家和普通文学爱好者所研读。除诗集中几大主题,包括爱、时光的匆匆流逝、人生无常等被广大学者研究外,其中蕴含的主角之间,特别是男性主角问不寻常的复杂关系也颇受关注。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以美国酷儿理论家伊芙·科索夫斯基·塞吉维克提出的男性之间的社会性欲望为框架,探究十四行诗中体现的男主角之间的社会性欲望。
塞吉维克认为,人的性别不是仅仅由生理属性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由社会因素建构的。更为重要的是,她关注的是在英国文学中男性之间的社会性纽带,她指出这种男性间的社会性欲望是通过对妇女的交易而完成的,女性的参与不仅没有破坏男性之间的纽带,反而使这个纽带更为牢固。在本文的探讨中,十四行诗主要被划分为两大部分:劝婚诗和三角恋式诗。在前一部分中,说话者反复劝说年青人娶妻生子,以延续他的美貌,与无情的时间抗衡。他强调的是他和年青人之间的友爱得以永恒,而女子的作用只是被轻描淡写地提及。在后一部分中,说话者、年青人、黑女人构成了情欲三角,黑女人也只是他们之间强化同性社会性欲望的渠道。
本文共分五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了莎士比亚及其创作生涯和取得的文学成就,并概括和总结了国内外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有关研究,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所在。
第一章从酷儿理论出发,介绍它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指出性别主要是由社会建构的,而在社会框架中,同性之间的社会性欲望是关注的焦点。
第二章主要从十四行诗的前十七首出发,分析劝婚诗中的男性间的社会性欲望是如何体现的。说话者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青人的美貌不再,对他的爱也不能永恒,因此在这十七首诗中不断奉劝这位俊男,通过异性婚姻实现获得子孙的目的。年青人、儿子是说话人关注的,而作为工具的女子只是被一带而过。男性之间的社会性欲望得以彰显。
第三章的研究对象为十四行诗的第二部分,主要分析说话者、年青人、黑女人之间构成的情欲三角中男性社会性欲望的展现。在形式上和句法上,这些诗中的情欲三角有着明显的对称性;而在语义上,这个三角则是不平衡的。黑女人虽是说话者和年青人竞争的对象,但是最终他们更为关注的是自身之间的社会性权力纽带。对黑女人的贬损胜过对她的褒扬,诗人和年青人之间的关系不因黑女人的参与而疏远,反而生成了更为牢固的社会性欲望纽带。
最后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得出结论:男性间的社会性欲望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体现、发展,与塞吉维克理论相契合,用酷儿理论阐释文学作品是可行的。在酷儿理论的观照下,说话者与年青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显现了出来,它不同于同性恋,也非一般的友谊,而是一种男性间的社会性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