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式”人才培养的实践逻辑——以H大学的试点班为例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学校与就业“零过渡”的高校“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结果为什么没有能够实现其“定制”的目标。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社会急剧变迁以及相继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是人才市场上的求职难与用工荒的尴尬局面,使得大学教育成为众矢之的。“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求”似乎成为社会各界寄望揭开这个症结的一剂良方。从近年来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的确可以看到各个大学正在努力更新专业,设置试点,提高质量,力图从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等的改变上帮助大学生就业,以使得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然而现实中的大学人才培养状况似乎走入恶性循环:新的教育改革推陈出新,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求职与用工两难的困境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对大学教育滞后的批评有增无减。为什么看起来已经很贴近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还是不能解决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接轨问题呢?是大学不够面向市场?还是大学不够努力?本文试图以一所地方大学面向市场而进行的“定制式”试点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探讨人才的生产机制,并揭示其实践过程的运行逻辑。   本研究梳理与考察政策实施的理论与学校运作和变革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分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过程的层级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分析了在地方高校“定制式”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以及不同参与者的行为选择逻辑。在此过程中,高校对市场的回应不是简单的“为了市场需求的供给”,而是对来自多方的复杂因素的识读之后的行动结果。本文认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因为受到包括制度设计缺陷,目标模糊的特点,约束机制的缺乏与失灵,实践路径的多重功能性等方面的影响,而呈现出暗箱而非线性的特征,其人才培养的实践也折射出了过程参与者行动选择的目的理性。其中选择路径的多重性在把人才培养的实践移离目标的同时,部分改变了地方高校的松散耦合的组织特征,使大学与社会紧密结合,这种超越目标的变革,是改革设计者始料未及的结果,它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地方高校与市场的结合。最后,研究者提出了超越目标的变革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的实践对大学组织变革的影响的理论反思。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社会资本功能的多重性,在创新公司(创新公司为作者命名的公司,为保密起见,隐去真名)的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至少可以观察到三种关系,按照它们所发挥的功能可以定义
不同的色彩,能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作用,并且以人的年龄、性别、经历、民族和所处环境等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别。色彩不仅在艺术上是不可缺少的,而且许多科学家还发现色彩具有
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是水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转与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水电系统的运行质量、工作状态。必须加强发电机组运行状态的检修,根据设备的工作规律、运行特
盗版是指未经正当授权、为了个人或集体牟利、擅自复制并传播已出版作品的行为。印刷术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诱发了盗版的产生。早期的盗版,主要指盗印图书。随着录音、
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活质量研究进入成熟期,主观幸福感研究作为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指标,也进入了迅速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幸福感开始进入国内学者的研究领域。本研究梳理了
家务劳动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成员之间要进行劳动分工。面对快速市场化社会里时间价值的日益增长,个体必须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配置。本文利用CFPS的夫妻匹配样本数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为了缓解高校扩招之后每年繁重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出台的一项带有公益性就业性质的政策。自2005年实施以来受到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08年以后,
以2008年到2010年对北京社会团体的抽样调查为基础,本文试图分析北京市社会团体自主性的现状。本文从成立动力、领导人来源和资金来源三个制度性维度来观察社团自主性。统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