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信评级(也称信用评级或信用评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关系的产物,在国际上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是信用服务专业机构以第三方的立场,根据规范的评级指标体系和标准,运用科学的评级方法,履行严格的评级程序,对市场参与者的信用记录、内在素质、管理能力、经营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了解、考察调研、研究分析后,就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履行承诺的能力、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做出综合判断,并以一定的符号表示其优劣的一种经济活动。
资信评级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推动和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所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被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所认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投资方式的增多,社会对信用评级的需求不断增加,信用评级所涉及的领域也不断扩展。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信用评级业即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在此背景之下,拥有资金技术绝对实力的国际评级行业巨头纷纷抢摊我国评级市场,在国内现有评级机构力量弱小,发展还很不完善的现实情况下,我们需要及时应对,要在促进我国评级行业发展的前提下,保护好我国信用评级市场上的自有民族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关乎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的资信评级这一关键性行业严守国家金融安全,树立有实力的行业民族品牌,最终保证我国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和繁荣。
成立于1999年的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等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家为剥离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不良资产而相应组建的。随着政策性的不良资产处置任务的完成,资产管理公司(AMC)转型的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并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和讨论。
那么,具有一定资金技术人才实力,且对开展资信评级业务具有一定优势的资产管理公司能否担当信用评级行业民族品牌的重任,它们进入资信评级行业是否必要和可行,进入有何意义,可采取的进入途径有哪些,这些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通过对资产管理公司进入资信评级行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促使我国政府大力扶持国有金融机构进入评级领域,改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目前竞争力不强的现状,增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和评价水平,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改变资信评级行业目前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处于空白点的现状,推动该行业实现跨越式的高速发展,并最终保证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体系的繁荣和稳定。这也正是本文所研究问题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本文在对国内现有的以五大本土评级机构为代表的民营资信评级机构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探讨资产管理公司迅速进入资信评级行业并担负起行业领军人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进入的具体途径选择。目前国内关于西方各国资信评级行业发展情况介绍与研究的文章较多,对我国国内资信评级行业的发展历程,国内五大资信评级机构的现状分析也多有涉及,不过对于面临转型的资产管理公司进入资信评级行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的研究探讨还并不多见。该问题在我国资信评级行业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具有深远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在结构上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背景、相关文献、研究方法和意义进行了综合介绍。第二章是关于国内外资信评级业发展状况的总体介绍,通过对资信评级业特点、功能、作用及其地位的概述,对以美、欧、日、印为代表的国际资信评级行业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揭示出国际评级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同时着重分析了我国资信评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前景展望。第三章是对资产管理公司进入资信评级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资信评级业的需求和供给方的市场分析,从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两方面深入论证资产管理公司进入资信评级业的必要性。第四章着重研究资产管理公司进入资信评级业的可行性及途径选择问题。本章是全文的核心和重点章节,对资产管理公司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同时,对进入时可能会面临的风险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通过比较研究参股并购和自行创建两种具体的进入途径,在对二者的可行性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主张自行创建方式是资产管理公司进入资信评级行业的有效途径。并对自行创建方式可行的组建方案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