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过去五年》中男主角“杰米”的艺术形象分析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59516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五年》是由杰森·罗伯特·布朗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一部音乐剧。该剧讲述了男女主人公“杰米”和“凯西”从相识到相恋并结为夫妻,但最终分手的情感故事。这部剧作为笔者的毕业演出作品,我将从三方面去解析男主角“杰米”的艺术形象。第一部分将对全剧的创作背景和剧情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向大家阐述这部剧是如何创作的,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并带大家简单地浏览一遍剧情。第二部分则从男主角“杰米”入手,分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性格特色,并通过上述两点结合男主角的唱段来解析他的心理活动。第三部分我结合了我三年来对音乐剧的研究和学习经验,从“表演”和“演唱”这两个方面来分析男主角“杰米”的表演方式与特点。
其他文献
音乐剧是一门集歌曲、舞蹈、戏剧为一体的新兴综合舞台表演艺术,对演员综合表演素质的要求极高。音乐剧中的人物塑造在表演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即要求演员在音乐的韵律中,完成特定人物关系之间的有效交流和相应的舞台行动。《心灵天空》是用作于教学课程实践的一部独创性音乐剧。这部剧取材于当代大学校园,描写的是学生之间因为嫉妒、猜忌产生误会后,发生的一系列反映校园生活和倡导大学生珍惜友谊的故事。该剧创作的初衷为教学
学位
中国民族音乐博大而精深,具有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作为一名声乐专业的研究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以科学的发声方法学习并演唱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充分展现出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笔者在个人音乐会曲目的选择上,选取了古典诗词歌曲、创作歌曲和歌剧片段等,其中古典诗词歌曲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源远流长,其文本严谨,意境优美,曲调也具有含蓄、委婉、深情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特有的文
学位
豫剧(河南梆子/河南高调),也有“高调”、“河南讴”、“靠山吼”等称谓。主要在河南流行,不仅是河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剧种,而且是全国众多剧种中颇具影响力的剧种之一。随着时代的更迭以及人们审美方式的转变,豫剧在实现持续发展的要求下,表现形式逐步趋于多样化,新编历史剧、现代戏的形式便应运而生。其中,豫剧新编历史剧作为豫剧发展的新生形式之一,立足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活态传承特点,通过传统与现代多元结合的形式
学位
同词异曲形式的歌曲历史悠久,至今仍广泛存在。同词异曲歌曲中,古诗词艺术歌曲同词异曲占有重要的地位,古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艺术审美,一直以来为大众所喜爱。本文中选取了三组同词异曲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三首歌曲的各方面进行了探析。文章正文由引言、第一章同词异曲现象,第二章三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分析,第三章结语这四个部分组成。文章从同词异曲现象入手,来阐述目前存在的比较典型的同
学位
郏县大铜器,民间俗称打铜器,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地区,是我国打击乐器的典型代表,按传统音乐分类属民间锣鼓乐,为典型的且兼具北方特色的清锣鼓乐。历史由来已久,对于其起源有着众多传说,但并未有明确记载。表演形式主要以鼓、铙、镲、锣等乐器进行合奏,声音宏大,因此有“中国最响亮的打击乐器”之称,其后又加入舞蹈元素,形成集音乐、杂技、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民风一方情”,
学位
1996年,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作曲家徐振民创作了交响序曲《华夏颂》,以表达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本论文试从《华夏颂》的结构形态、和声手法、配器手法、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四个章节对其进行研究。在结构方面,从作品的曲式结构及其影响其内部结构划分的因素作为切入点,从曲式结构、主题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和声方面,从调式调性、和声纵、横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配器方面,从音色的布局设计、音色
学位
2001年由陈蔚、周雪石、蒋力共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故事讲述了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胡适等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恨嗔痴。这部剧不论是从艺术形式、戏剧观念、制作规模等各方面为我国歌剧在日后的发展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间,是一部值得我们研究的作品。本人作为话剧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研究的剧本创作、表演塑造和导演构思,尝试将《再别康桥》进行一次歌剧与话剧的跨形式融合改编:以陆小曼为故
学位
<正>2021年7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中国残联理事长周长奎,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宋鑫介绍了残疾人全面小康成就和“十四五”残疾人工作主要安排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本刊聚焦詹成付副部长在发布会上的情况介绍及答记者问,内容源自于国新网的相关报道。
期刊
歌剧《再别康桥》不仅是中国歌剧作品中小剧场歌剧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歌剧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女中音声部作为主要角色形象的歌剧。笔者将歌剧《再别康桥》根据硕士毕业歌剧专场考核标准并结合自身条件进行相关改编、演出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分析。对于歌剧《再别康桥》的创作价值、剧情简介、剧中人物形象展开详细解析。其次,在歌剧排演过程中笔者兼任“表“、“导”双重身份,以“表”、“导”双视角多思维解析人物,对剧本进行重新
学位
民族音乐剧《香玉号》取材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义演捐飞机的故事,笔者毕业歌剧专场汇报选择了这一剧目,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对《香玉号》原剧进行了精简改编。笔者以剧中由本人饰演的“常香玉”这一角色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多个角度探析这一人物的艺术形象塑造。第一部分,简要阐述民族音乐剧《香玉号》的故事及创作背景,分析现实意义,并对原剧做必要的删减整合;第二部分,对常香玉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着重从现实和剧中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