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热潮。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城市教师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而前者的教育技术能力又直接决定了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怎样依据《标准》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以期通过培训来缩短城乡差距,共同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探索如何设计培训的有效方案,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参加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展开广泛的问卷调查和两轮实证研究,分析如何设计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以期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来源及意义,之后阐明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梳理了当前有关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理论依据,包括支持教师自主获取知识的建构主义理论、动态生成培训课程的非线性科学理论、凸显教师主体性的成人教育学理论、支持案例教学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与情境认知理论,这些理论为设计教师培训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第三章借助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首届志愿者行动,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进行了随机调查与分析,为设计有效培训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第四章在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以“携手助学”第二届志愿者行动为例,从培训的目标、内容、资源、策略、评价等方面,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的设计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
第五章对前述培训方案进行了实践验证,通过在江西凤凰中学实施培训活动与效果分析,证明培训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第六章总结本研究中值得推广的经验,并提出后续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