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动名搭配错误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enbinf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动名词搭配错误作为学生最容易犯的搭配错误(Zhang&Li 2004),这个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集中探讨动名搭配错误的不同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但是,从认知角度分析学生各类动名搭配错误产生的原因的研究比较有限,而且已往研究大多关注高水平学习者。因此,本研究聚焦于中学生的动名搭配错误,从概念迁移理论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本研究基于概念迁移假说,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在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可以识别出哪些动名搭配错误的类型?(2)识别出的各类型动名搭配错误频率如何?(3)从概念迁移的角度分析,引起中学生各类型动名搭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中学生子语料库中的动名搭配错误为研究对象。首先用Antconc(3.5.7)提取这些动名搭配错误并基于组合分类法将其分类,再分析每一类错误产生的频率,最后来探讨中学生动名搭配错误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写作中的动名搭配错误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动词使用错误、名词使用错误、动词和名词同时使用错误、结构错误。其中动词使用错误又可进一步分为五种具体错误:动词及物性错误、实义动词和系动词混淆错误、动词的同义词使用错误、固定搭配中动词使用错误及虚化动词使用错误。名词使用错误也可进一步五类具体错误:名词的同义词使用错误、固定搭配中名词使用错误、名词词性使用错误、名词所带数的错误及名词和数同时使用错误。(2)在四大类动名搭配错误中,动词使用错误的频率最高,占比达到67.9%。此外,名词使用错误、动词和名词同时使用错误、结构错误的频率分别为14.0%、11.9%、6.2%。(3)动名搭配错误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学生错误地使用一语词汇及语法概念,错误地构建共享词汇概念及二语语法概念。具体来说,动名搭配的结构错误、词性使用错误及固定搭配词使用错误是由于学生错误地使用一语词汇及语法概念导致的;同义词使用错误、虚化动词使用错误、动词及名词同时使用错误是因为学生错误地构建了英汉共享概念;而动词及物性错误、名词所带数的错误、实义动词和系动词混淆错误是由于学生错误地构建二语语法概念导致的。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提出以下教学建议:在搭配教学中,老师有必要去引导学生注重母语词汇概念范畴比二语相应词汇概念范畴广的同义词。另外,在补救性教学中实施概念性教学法也是一个不错地帮助学生培养难以区分的二语语法概念的有效手段,如名词数的概念及词性概念。
其他文献
第二语言习得中研究学习策略并在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训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减轻学习负担;可以促进学习潜能偏低或智力发育迟滞的学生学习,减少他们学
现今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天然气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是一种清洁型资源,而且含量较为丰富,符合绿色能源应用的要求,同时其恰好符合当代绿色能源的发展
应用能力培养是地方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环境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
城乡关系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要解决好的核心问题。城镇和乡村本质上是互为唇齿、相互促进的关系,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的繁荣和支撑,乡村的振兴也离不开城
目的研究板蓝根提取物对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4/ADM耐药逆转作用及其逆转机制.方法用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ADM筛选出板蓝根活性单体,进行耐药逆转试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政府、民众以及相关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但结合统计综合评价方法对生态文明进行量化研究的成果较少。本文拟利用两种统计综合评价方法对湖南省各地级市进行生态文明量化评价研究。生态文明综合评价研究的关健在于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指标的确定。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TOPSIS法(理想解法)对湖南省各地级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层次分析法(AHP)本文选取
在法治社会视阈下,注重立法保障,加强顶层设计,成为公民实现阅读权利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公民阅读权利为主线,进而阐述公民阅读立法的现实意义、制约因素及立法重点等方面,以
随着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日渐增长的流量计检定任务导致基于人员经验及熟练度的能力提升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提升检定校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成为缓解检定压力、保障安全生产亟待
<正>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位置的判断方法既是复习的重难点,又是高考的高频考点,现将基因位置的判断方法进行归类例析。1.判断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说记者、主持人的提问往往决定采访的角度,那么追问则常常决定采访的深度。记者和主持人能不能通过独特、准确、切中要害的追问,突破简单的就事论事,为人们提供更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