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即使在改革发展到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今天,国有经济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失衡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而且已经引起了普遍关注。2006年“国际资本金融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教授提出,中国金融体制目前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失衡。更进一步的研究就会发现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失衡不仅仅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失衡,还有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失衡及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失衡的问题。如何解决好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失衡问题,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和健康发展下去,关系到社会能否和谐稳定,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速度。因此非常有必要就这一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探讨。
本文的第一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融资结构的概念、方式及它们的优缺点。在本章第二节,系统的介绍了西方融资结构理论,主要有MM理论、平衡理论、激励理论、非对称信息理论和控制权理论,力图为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的第二章从三个层次来阐述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失衡的现状,即: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比例失衡;国有企业非上市公司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比例失衡。国有企业严重的内源融资不足,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和过分偏好股票融资,与西方的融资结构理论得出的最佳融资顺序相左。
本文的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其失衡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现在的融资结构是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的。改革开放前,国企经营不善,自留资金不足,折旧率低,税赋过重等原因都造成了国企内源融资不足,只能依靠外源融资,而我国从计划经济到转轨时期,从财政向国企拨款到银行向国企提供贷款等历史原因,又造成了国有企业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到了90年代,政府为了解决国企的资金短缺问题,建立了股票市场,使得上市的国企股票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这样又造成了企业偏好股票融资。国有企业的这种融资结构失衡无论对企业自身还是对金融体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本文第四章介绍了国际市场上流行的两种融资模式,即以美、英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和以德、日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并介绍了对我国国有企业具有借鉴意义的韩国企业的融资结构。在本章第二节总结了国外企业融资结构特点及带给我国的启示。
本文第五章主要是就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失衡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措施。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融资结构的经验,本文提出了几个对策思考:第一,增强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第二,重塑银企关系:第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体系,其中主要是完善股票市场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