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钠通道调制剂BmK I对大鼠心脏活动的调控及其机制探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利用离体心脏灌流及电生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了一个特异性钠离子通道调制剂-类 α-蝎神经毒素 BmK I 对离体大鼠心脏收缩力及电活动的特异调控,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一 BmK I 对离体大鼠心脏收缩力及电活动的调控 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显示:a) BmK I (0.5 –10 μM) 可剂量依赖地增强大鼠心肌收缩力,LVDPmax以及 dp/dt max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地增强 (n=6,P< 0.05),同时可触发正性变时作用 (n=6, p<0.05);b) 大剂量 BmK I (20 μM) 可引起负性变力及变时作用;c) 冠脉流量随心肌收缩力的增强反而减小,应用 500 nM BmK I时,冠脉流量由 14.5 ml/min 降至 8.6 ml/min (n=6, p<0.05)。此外,心电图记录显示:BmK I (0.5-20 μM) 可触发心动过速及复杂的心律失常等电活动变化;正常灌流液洗脱后,BmK I 引起的大鼠心肌收缩力及电活动的改变可得到部分恢复。预先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可抑制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提示 BmK I 引起的大鼠心肌收缩力及电活动的改变不是经由其调节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及随后β-肾上腺素能受体被激活的途径,而可能是其直接调控心肌电压门控钠通道所致。二 BmK I 触发大鼠心肌收缩力增强的药理机制 大鼠心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及显微荧光成像结果表明:a) BmK I (0.5μM) 对 L-型钙电流无影响 (n=6);b) BmK I (0.5 μM) 可明显地延缓钠电流的失<WP=6>中文摘要 活化相,但不改变峰钠电流 (n=6);c) BmK I 可引起胞内钠及钙离子浓度增加 (p<0.05 n=60100);d) 5 mM NiCl2(钠/钙交换体抑制剂) 可完全抑制由 1 μMBmK I 引起的胞内钙离子增加 (p<0.05 n=60100);e) 胞外无钙并存在 EGTA 螯合剂时 BmK I (0.5 μM) 不能调节咖啡因诱导的钙释放。上述结果强烈提示,BmKI 可能经以下途径触发大鼠心肌收缩力增强:抑制钠电流失活过程→引起肌膜下局部钠离子浓度增加→激活‘钙内流模式’Na/Ca 交换体→促使 Ca2+进入胞内→触发钙诱导的 SR 钙释放→胞内钙增加→触发大鼠心肌收缩力增强。三 结论 心肌型电压门控钠通道同样是 BmK I 的特异靶器;肌膜下钠累积所激活的‘钙内流模式’Na/Ca 交换体在 BmK I 诱导的钙增加中起主要作用;BmK I 诱导的SR 钙释放增加与离体大鼠心肌收缩力增强有关。
其他文献
深空探测和红外天文技术需要高性能的长波红外探测器,而我国在这方面相对落后。阻挡杂质带(Blocked Impurity Band,BIB)探测器具有响应波段宽、响应率高、响应速度快、易于大规模制备及方便读出等优点,成为过去三十年天文探测覆盖中红外和远红外波段的首选红外探测器。硅基BIB探测器具有与CMOS工艺兼容,易于大规模制备和方便与读出电路互连等突出优点,尤其受到重视。目前硅基的BIB探测器国
太赫兹技术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研究领域,在半导体、医疗、制造、太空和国防工业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潜力。太赫兹学科研究通常涉及到光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在太赫兹技术的多种应用中,太赫兹探测器是关键的环节。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几种基于有潜力的材料体系的太赫兹器件,结合材料的生长、理论计算、器件制造以及光电测试,研究了基于硒化锡和碲化钯材料的红外太赫兹探测。以材料的表征与研究为基础,设计了不
提高光电型窄禁带半导体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温度是当今红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Ⅲ-Ⅴ族InAs基半导体材料是制备高工作温度红外探测器的潜力材料。液相外延是一种近平衡态的材料生长方法,很适合生长器件级质量的InAs基材料。我们采用液相外延技术生长了InAs0.94Sb0.06和InAs0.89Sb0.11两种吸收层材料,对应的室温截止波长分别为3.9μm和4.4μm。采用液相外延技术生长了InAs1-
中心体在哺乳动物细胞内是主要的微管生成中心、并且在M期形成纺锤体的极点。在过去的几年中,不少Ser-Thr激酶被发现对中心体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四类蛋白激酶,Cdk2,polo-like kinase1(PLKl),NIMA-related kinases(Neks),和aurora-related kinases(AIRKS).
第一部分:人甲状旁腺素1-34肽的制备第一章:人甲状旁腺素1-34肽的化学合成目的 以wang树脂为载体,应用Fmoc/tBu方法合成人甲状旁腺素。方法 Fmoc保护氨基酸用TBTU/HoBt活化后,进行缩合反应。合成的多肽用TFA处理,从wang树脂上切除。所得粗肽用SP-Sepharose-FF层析柱和半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结果 用RPHPLC和毛细管电泳法鉴定纯度在92%以上。通过电喷雾
学位
通过EMS化学诱变,寻找到一些形态相似,叶发育异常的突变体,遗传实验证明这些突变体可以被分成两类。它们分别与拟南芥已发现的突变体asymmetric leaves1 (as1) 和asymmetric leaves 2 (as2)互为等位。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克隆了影响拟南芥叶极性发育的重要基因AS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AS1属于MYB基因家族,可能是一种转录调控因子。随后,与其它同学共同克隆并验证
多胚发育寄生蜂腰带长体茧蜂(Microcentrus cingulum)可以成功的寄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作为寄生蜂防御寄主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之一,蜂卵表面成分在保护寄生蜂逃避寄主的免疫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亚洲玉米螟幼虫的细胞免疫反应、腰带长体茧蜂寄生对寄主幼虫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和寄生蜂逃避寄主免疫反应的机制进行了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这
拟南芥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所有的序列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查到,但是到目前为止知道功能的拟南芥基因大约只占总基因数的10%左右。在未来的基因功能研究中,反向遗传学方法可能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试图利用植物转座子建立基因定向突变系统,用于反向遗传学研究。玉米转座子Ac (Activator) 和Ds (Dissociation) 能在许多植物包括拟南芥中跳动。Ac和Ds家族的转座子跳动后经常以较高的频
IL—16基因编码一个631aa的前体蛋白(Pro—IL—16),它被胱冬氨酸酶(Caspase 3)切割加工后,C末端的121aa肽段具目前已知的IL—16全部生物活性。IL-16可引起CD4+T细胞迁移、活化和增殖。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作为一种新的细胞因子,IL—16的功能不是十分清楚,对它的研究还远远没有深入。但是天然的IL—16在血液中含量极低,约为10-9M,不易大量制备,限制了它
学位
第一章 XTbx6 在体节发生过程中的作用需要较低活性的 BMP-4 信号T-box 基因属于一类转录调控因子家族,在胚胎的不同阶段,多种的器官的发育过程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我们克隆了Tbx6 基因的全序, 检测了Tbx6 表达图式。发现Tbx6 从St10+ 时期开始在旁侧和腹侧中胚层表达。通过功能缺失和过表达实验,我们发现Tbx6 既能异源诱导肌肉,又是肌肉发生的起始特化过程所必需的。这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