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90年代,新管理主义席卷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大学为提升教师学术工作质量、竞争力和知名度,引入“非升即走”、量化评估、绩效薪酬等基于表现主义的教师评聘制度,重塑了大学教师的学术工作。本研究立足高校教师评聘制改革的实践背景,选取我国某“双一流”高校S大的18位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访谈调查初任青年教师如何感知与回应教师评聘制度改革。此外,基于理性选择理论与共同体理论解释不同类型的青年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新管理主义席卷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大学为提升教师学术工作质量、竞争力和知名度,引入“非升即走”、量化评估、绩效薪酬等基于表现主义的教师评聘制度,重塑了大学教师的学术工作。本研究立足高校教师评聘制改革的实践背景,选取我国某“双一流”高校S大的18位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访谈调查初任青年教师如何感知与回应教师评聘制度改革。此外,基于理性选择理论与共同体理论解释不同类型的青年教师学术行动选择的背后逻辑与产生机制,以洞识当前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深层矛盾,为化解危机提供良策。研究发现,成长于新自由主义时代的青年教师熟知教师评聘制度的表面文本及背后的政策内涵,但因反感僭越学术逻辑的评价方式与控制性的外部考核而对制度的认同程度普遍不高。青年教师所处的特定的人生与职业阶段决定生存需求是所有青年教师首要且未被满足的重要利益,这构成教师学术行动选择的直接驱动力。组织通过提供稳定教职满足教师维持生计的基本物质需求以及追求学术自由的职业安全需求而对青年教师产生了普遍激励,遵循考核要求的顺从行为成为教师的主流选择。事后监管的绩效评估模式对教师如何达标不做硬性要求,因而在如何顺从这一问题上教师的行动产生分化。青年教师的资源特征与总量影响他们的顺从程度,由此展现出差异化的理性选择。谋求生存的权宜者具有生存主导型利益,由于自身资源不足展现出以生存理性为特征的高度顺从行为,并通过自我合理化重新赋予这些行为合理的意义。先生存后发展的变通者具有生存优先、发展置后的利益特征,受制于有限的资源不得不遵循“生存理性”先于“发展理性”的行动逻辑,展现出中度顺从,并且以资源作为中间的传导机制实现二者的过渡与转换。生存发展兼顾的协调者与能力出众的超脱者均具有强烈的学术信念和低度的生存需求,前者由于资源总量不足,在遵从制度的同时通过变通政策、提高自律、时间管理等方式寻找个体空间,展现出以效用理性为特征的较低程度的顺从行为,后者凭借丰富的资源拥有更多的学术自由,展现出以效用理性为特征的低度顺从行为。由于高校过于重视金钱的激励作用,对青年教师基本的生存保障构成严重威胁,且未提供充足的可供青年教师长远发展的资源,使得所有教师在理性计算下被不同程度地卷入达标竞赛中。教师个体的理性并没有带来社会效用的最大化,反而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失去从事教育工作的意义感,高等教育学术繁荣的背后是原创性不足、学术灌水和造假等“社会失范”问题层出不穷。为积极推动权益者、变通者与协调者向超脱者转换,本研究提出深化落实教师评聘制度改革;加强学术共同体的内部制度建设;引育并举、减轻青年教师生存压力;健全人才聘用机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开放性与流动性等措施。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将理性选择理论中的“经济理性”替换为“生存理性”与“效用理性”,更加符合青年教师的职业阶段与职业特征。透识与洞见了作为学术场域中“弱者”的青年教师隐蔽的协调和抵制策略,挖掘了教师的能动性与自主性,并用“依附式自主”予以概括。
其他文献
目前学界对诗歌的疾病书写研究主要集中在唐代,对宋代诗歌的疾病书写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对北宋诗人苏轼和南宋诗人陆游和刘克庄三位著名诗人的相关作品,目前对北宋诗歌的疾病书写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还有待开展。通过对北宋诗人笔下常见疾病书写的分类观察可以看出北宋诗人笔下经常提及的疾病主要为眼疾、耳疾、头风、足疾、肺疾、消渴以及瘴疟两疾。很多诗人在诗歌中并不是简单地描写病症病情,而是通过书写疾病去探讨疾病与衰老、
电影文学剧本《凿冰球的夜晚》是一个关于时间与记忆的故事。故事发生在2008年的海城,一个曾以晶石矿藏闻名于世的城镇,在矿藏衰竭之后陷入凋敝,小城人心沉浮,不慎便会落入金钱与利益的陷阱。剧本从小城实习警察顾尧的视角出发,他打量着身边的人和事,与记忆中的朋友陈泽、自外地奔赴寻找网友的孟颖等人一同经历着生活的变迁流徙,三人各自面临生活的困境与抉择,在一番追寻和努力过后,顾尧不再执着于探知案件真相,孟颖亦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木兰女孝子、女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木兰故事甚至登上了世界舞台,成为世界人民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木兰也成为世界人民最喜爱的中国形象之一。在中国以及世界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乏传奇女性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改变而销声匿迹,而木兰故事历经千余年仍然留存在当代文化中,并成为影响着中国人甚至西方人精神价值观念的经典故事,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政府数据开放的浪潮,其实践和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建设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以此为渠道向公众和社会开放政府所掌握的数据资源。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政府也都高度重视政府数据开放,在各地积极推进相关实践,但大部分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的数据开放水平有待提升。因此,识别政府数据开放实践过程中数据开放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把握政府数据开放发展的规律和促进政
傅山是明末清初具有代表性的遗民书家,他自幼学书,先从魏晋楷书入手,中年时师法颜真卿,在晚明尚“奇”书风的影响下,傅山坚持把崇古观融入其书法创作之中,在继承传统书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傅山作为遗民的代表,在书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上,均表现出孤傲不羁的个性,他提出的“四宁四毋”观对后世书学者影响甚大。由于傅山所处时代的复杂性,他的书法追求建立在人格至上的思想基础上。本文浅析傅山的书法理论,并把傅山的小楷作品
1847年,《笨拙》中一幅名为“畸形热”的漫画描绘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畸形秀的盛况:皮卡迪利大街埃及大厅的墙上,从上至下都张贴着畸形秀的广告,宣传厅内各式令人震惊和好奇的事物,人们蜂拥而入,争相参观奇人异物,所以,埃及大厅又被人们称为“丑陋之厅”。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畸形秀以独有的魅力和机制吸引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观众,不同于其他大众娱乐,它繁盛于一个社会转型、新旧交替的时期,与维多利亚时代社会文化
信任包含着对治理社会的政府的信任、对公共组织的信任和对社会的普遍信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数字媒体时代,互联网改变了社会治理方式与整个社会的沟通方式,信任关系向数字化信任过渡,各类具有煽动性的信息和负面信息的迅速扩散强烈冲击着信任体系。媒介对信任的建构作用日益突出。本研究聚焦于一个核心研究问题:价值观、媒体类型和媒体使用目的对政府信任和社会信任有怎样的影响?对该问题的探析不仅可以丰富对于信
陈与义(号简斋),是两宋之交最为杰出的诗人,其诗歌蕴含独特的审美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从对韩愈诗文的接受、光影意象的选取、三种诗情的抒发、两种诗风的形成四个角度对简斋诗歌审美展开研究。在继承前人方面,简斋对于韩愈诗文有着一定的接受和学习,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将接受大量地建立在互文性基础上,且多呈现封闭性倾向,体现了他追求语言表意含蓄曲折的审美倾向。在意象选取方面,简斋常以“光影”入诗,对光影
“一点”、“一下”、“一会儿”是一类表义小量、形式固定的小量标记词:一方面,在语义上呈现“小量义”的特征,其中,“一点”表示物量、程度量上的小量,“一下”表示动量、时量上的小量,“一会儿”表示时量上的小量,语义关系存在交叉;另一方面,三者在句法上具有语法化和词化倾向,“一+量词”的搭配无法更改。基于偏误语料库,本文发现留学生在使用中存在“A+小量标记词”和“V+小量标记词”结构的常见偏误,因此,本
基于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光学超晶格被广泛应用于激光的非线性频率转换和量子信息技术等领域。其制备工艺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研究内容。本文针对小周期和掺镁铌酸锂光学超晶格极化等技术难题,在介绍钽酸锂、铌酸锂的结构特性,以及理解畴翻转动力学过程中基础上,探索了双面电极、高温极化、绝缘层辅助室温极化等技术方案,实现了小周期光学超晶格和掺杂镁铌酸锂光学超晶格的成功制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钽酸锂、铌酸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