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9省(区)能源碳排放时空差异、影响因素及峰值预测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nhard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全面核算黄河流域9省(区)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及揭示其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是黄河流域地区制定、实施和评估碳减排策略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对黄河流域的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以及其峰值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我国低碳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加明确地制定出符合当前实际的碳减排政策,并且可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8》中能源折算系数和国家统计局分省年度数据,计算了黄河流域9省(区)2003-2019年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并结合LMDI模型对黄河流域9省(区)开展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分解分析,阐明了黄河流域9省(区)的驱动因素和抑制因素;进而基于STIRPAT模型与情景分析法,预测了黄河流域9省(区)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并推测出了黄河流域碳达峰出现的时间及峰值,最后提出了黄河流域碳减排的对策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2003-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增长的总体趋势,其中煤炭消费占比最高但逐渐呈下降趋势。此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总体呈波动递增态势,碳排放增长率和人均碳排放增长率均呈波动递减趋势。(2)黄河流域9省(区)碳排放在时空上呈不同的格局。从时间维度看,2003-2019年流域的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态势,但是增长范围逐渐收缩。促进和抑制流域碳排放量的关键性因素是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人口规模对于流域碳排放的增长呈现正向的驱动作用,而能源碳排放强度呈现出抑制作用。从空间维度看,2003-2019年流域的碳排放量整体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上升趋势逐步缩小,并呈中游<上游<下游的地域分异特征。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是流域碳排放量增长的驱动因素。能源消费强度是流域碳排放量增长的抑制因素。能源碳排放强度不仅是流域中游地区碳排放量的驱动因素,也是流域上游和下游地区碳排放量增长的抑制因素。(3)基于STIRPAT模型,发现黄河流域9省(区)在不同的碳排放模式下呈现不同的结果。即在低碳模式下,流域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在基准模式下,流域在204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在高碳模式下,流域在2045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另外,9省(区)各自达峰的峰值有较大差异。研究发现,加快人口、人均GDP、城镇化率、第二产业占比及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速度,能够促进峰值的增加、延迟达峰时间的出现;提升能源强度的优化调整速度有助于以较低峰值提前实现碳达峰;但是每个变量对各自省(区)碳排放达峰时间和峰值数的影响各不相同。(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黄河流域9省(区)碳减排的措施:提倡低碳生活,高质量发展城镇化;开发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低碳节能技术水平。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发展体现在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满足居民对更好生活的期望即提高居民福祉,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主线。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对提升居民福祉具有关键作用。山西省吕梁市三川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区生态系统提供给当地居民必要的物质发展资源,河谷地带形成
学位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个重大的转型发展期,进入2022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下行趋势,房地产建筑面积和销售量出现断崖式下滑,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这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这也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经营环境。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仅影响到了房地产企
学位
目前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对太阳能电池的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光伏电池表面缺陷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电池片本身的发电效率,因此光伏电池表面缺陷检测是生产厂家提高产品质量的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但由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纹理背景复杂,晶格分布不均匀,缺陷尺度不一且包含大量微小缺陷,现有的检测网络在缺陷检测精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另一方面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会产生新的缺陷类别,现有的模型需
学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和城市统筹发展使得空间开发力度不断加强,空间开发面积不断扩张。国土空间开发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辅相成,进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能够协调好区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的提出,是我国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我国从国家到地方为低碳的实现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山西省作为我国传统的煤炭大省,实现低碳转型的压力较大,且目前山西省的国土空间开发存在一
学位
弯曲杆菌引起的食源性胃肠道疾病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一项严重经济和公共卫生负担。当前国内外进行的弯曲杆菌属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的靶基因均为16S rRNA基因。为满足检测试剂标准化需求,制备了候选弯曲杆菌16S rRNA基因质粒DNA标准物质,经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证实其于-20℃保存12个月,4℃短期保存8 d,反复冻融30次后依然稳定。对候选标准物质采用微滴式数字PCR (ddPCR)方法,联
期刊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需要解决低碳技术区域分布不均衡、各地能源资源禀赋不同等冲突,这必然要求区域低碳协同发展。山西省中部城市群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不合理不科学的产业结构与长期高强度的能源开采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指出以绿色低碳为发展路径促进山西省中部城
学位
20世纪以来,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温上升等问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山西省作为资源密集型省份,工业产值占山西省总产值的45%,省内多钢铁、化工、电厂等高耗能产业,故对山西省工业的碳排放展开研究,有助于为山西省工业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帮助山西省制定适合工业的碳减排对策。本文以山西省工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
学位
在科研活动中,应深耕于某一领域还是在新方向寻求突破是每一位科研人员在其学术生涯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学界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深耕某一领域从而取得更大成就,另一种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应适时转变研究方向,不断转变、创新才是寻求突破之道。那么科研人员是否应该转移研究主题?研究主题的转移程度与科研绩效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影响科研绩效的因素学界已有诸多研究,如科研压力、
学位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给当地资源和生态造成危害,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治理。生态绩效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热门话题,生态绩效的有效测评,既有利于提升绩效水平,也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获得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本文以京津冀晋地区为研究对象,2011-2020年为研究时间段,从经济维度、资源维度和环境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学位
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客观评价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是改善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关系的前提。绿色GDP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及生态效益改善价值纳入GDP核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地区的净增长价值,而绿色发展效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进一步的量化地区绿色发展的内部作用机理和外部影响因素,为客观反映并提升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新的思考。本文以山西省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S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