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属高山栎组的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

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riv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栎属高山栎组[Quercus Sect.Heterobalanus(Oerst.)Menits]的化石历史、现代分布以及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对该组的系统发育关系与生物地理学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类群的散布与青藏高原隆升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现代分布区是由第四纪冰川期后硬叶常绿阔叶林的残遗分布逐渐扩散形成。现将主要的研究结果和得出的结论总结如下:   1.高山栎组化石历史   根据壳斗科、栎属化石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对高山栎系统演化的历史进行了分析,认为壳斗科在晚白垩世已经出现分化,其起源时间应早于晚白垩世;在中新世,栎亚属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已有较广泛的分布;中国高山栎组最早的可靠的化石产自西藏南木林(乌龙组)为中新世中晚期,中新世以后高山栎类化石增多并且成为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类群,集中分布于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高山栎组现代分布区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2.分子系统学   利用ITS、rpL16、trnL-F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支持将高山栎组作为一个单系类群的处理。在与巴东栎组Sect.Engleriana和Sect.Cerris进行的系统发育重建分析中,高山栎组处于系统树的基部,显示出该类群较原始的系统发育特点。结合以往研究的结果,认为栎亚属是壳斗科中较晚起源的类群,高山栎组是现存硬叶栎类中起源最早的类群,其起源时间早于欧洲与北美硬叶栎类。光叶高山栎Q.pseudosemecarpifolia、高山栎Q.semecarpifolia、川滇高山栎Q.aquifolioides与刺叶高山栎Q.spinosa为本组中起源较早的种类。   利用核DNA的ITS序列和叶绿体DNA中的tmL-F、rpL16两个片段的序列,应用分子钟推算生物系统进化时间的原理计算出高山栎组起源的时间在19.6Ma与26.7Ma之间,结合青藏高原地区古地质、古气候资料推断该组起源时间大约是渐新世(Oligocene)晚期。   3.高山栎组分类学修订   结合经典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的证据,我们对高山栎组进行了修订,认为高山栎组包括11种和1个存疑种:1.Q.semecarpifolia Smith7.Q senescens Hand.-Mazz2.Q.guyavifolia L(e)vl8.Q.spinosa David ex Franch3.Q.pannosa Hand.-Mazz9.Q gilliana Rehd.et Wils.4.Q.aquifolioides Red.et Wils10.Q.rehderiana Hand.-Mazz.5.Q.longispica(Hand.-Mazz.)A.Camus11.Q.pseudosemecarpifolia6.Q.monimotricha Hand.-Mazz存疑种: Q.fimbriata Chun et Huang   4.起源与演化中心   通过对高山栎组系统演化历史与青藏高原古地理、古气候的分析,我们认为不能以现存的最早高山栎组化石的发现地区作为其起源与演化中心。经典分类学研究与分子系统学研究均表明该组在系统发育关系上与青冈亚属Subgen.Cyclobalanopsis最接近,所以我们推断栎亚属与青冈亚属集中分布的地区可能是栎亚属的起源地。   5.高山栎组分布区形成历史   结合青藏高原气候与地质变化的历史,我们提出了中国高山栎组起源与分布区形成历史的假说:自渐新世晚期起源后,高山栎组植物分布区不断扩大,在中新世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森林中,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及全球气候变冷,高山栎组植物分布区锐减,由于它们具有保水、抗寒、抗旱及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理生态特征,使其在喜马拉雅及横断山地区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与发展,成为该地区森林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在该地区形成了高山栎组现代分布的多样化中心。
其他文献
工矿生产、火力发电、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中含量低,属于痕量气体)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我国对痕量气体监测系统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小型化设计上与国外还有一
随着新型遥感卫星的技术发展,多通道遥感卫星信号采集与处理将成为地面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掌握高速多通道遥感卫星信号记录系统的研发技术将有利于地面站面对航天事业快速发展
近几年生物芯片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新的芯片制备工艺、检测方法等不断涌现,使得高密度微阵列芯片的设计制作成为现实,并且随着生物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芯片已经逐渐走
中国联通成立12年以来,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迅速,业务的不断发展的同时,现行网络也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当前,中国联通GSM移动智能网基于CAMEL2标准构建,并正由叠加网结构向目标网结
本文致力于偏振移位键控与混沌系统结合的保密通信仿真研究、偏振移位键控(PolSK)接收机的设计与硬件实现。一方面,对PolSK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寻求PolSK在光混沌保密通信领
以普通荞麦品种“晋荞1号”(F.esculentum Moench,cv.Jinqiao1#)为材料,盆栽试验,研究苗期和开花前同一氮素形态(硝酸铵)不同供氮水平(0(CK)、100、200 kgN.hm-2)及同一供氮水平(100 kg N.
学位
为控制虫害农业上大量使用硫丹,因此硫丹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环境中.养殖环境和水产品中已发现硫丹残留,这给养殖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通过半静态试验方法测定了罗非
本文介绍了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电解槽熔体中的电场分布进行计算机仿真。主要工作如下: 1.基于对实际镁电解槽的合理假设,以电磁场理论为计算依据,通过ANSYS提供的命令流方
近年来,现代社会对通信系统传输速率的要求不断提高,极大地刺激了光纤传输系统向超高速和超长距离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因光纤信道自身的特点而导致的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对光纤
超宽带冲激无线电技术具有测距精度高、穿透能力强、功耗低等优点,已在军用雷达探测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超宽带冲激无线电技术的穿墙探测雷达,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