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质押作为正常的资本市场融资行为,因操作简单、风险可控、流通性较好而受到众多上市公司股东的推崇,尤其在2018年经济压力持续下行,银行银根缩紧,市场融资渠道愈加狭窄的背景下,股权质押似乎已成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优选。然而同样在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热点事件频出不穷:“1元卖壳”、“国资排队接盘”、“董事长密集辞职”、“频发股权冻结”……这一系列的事件背后,总能看到股权质押的影子。频频踩雷,市场对股权质押一片倒的谩骂,并对该制度进行了全面彻底地否定:那么股权质押是否真的是一无是处,仅沦为大股东牟利的重要手段?其在登上历史舞台后是否发挥过积极作用?这是本文需要探讨的内容,力图为我们正确看待股权质押提供新的视角。
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得出股权质押对企业经营成果影响的不同结论。截至目前,A股市场逾百家的控股股东质押了其所持上市公司全部股份,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融资方式被普遍采用,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能否实现制度设计初衷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最终改善公司的经营成果?若只选用股权质押、融资约束、投资效率和经营成果进行简单的回归,可能忽略其中的影响机制和传导路径,使研究更具模糊性和误导性。因此本文突破了以往研究中单纯的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作为解释变量,企业经营成果作为被解释变量的直线思维,探讨融资约束和投资效率是否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机制中起中介作用。
本文选取筛选后的370家上市公司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首先根据残差模型求得企业的投资效率,其次构建模型对本文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经营成果的关系进行检验,结论如下:(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公司经营成果呈显著的正相关,即使对一些变量进行控制以及进一步控制行业和年度效应的影响后,回归仍显著。即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稳健性检验同样支持该结论;(2)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和投资效率两个变量对股权质押与经营成果的中介效应显著,且显著性水平和回归系数符号的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效率这一中介路径显著改善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得出股权质押对企业经营成果影响的不同结论。截至目前,A股市场逾百家的控股股东质押了其所持上市公司全部股份,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融资方式被普遍采用,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能否实现制度设计初衷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最终改善公司的经营成果?若只选用股权质押、融资约束、投资效率和经营成果进行简单的回归,可能忽略其中的影响机制和传导路径,使研究更具模糊性和误导性。因此本文突破了以往研究中单纯的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作为解释变量,企业经营成果作为被解释变量的直线思维,探讨融资约束和投资效率是否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机制中起中介作用。
本文选取筛选后的370家上市公司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首先根据残差模型求得企业的投资效率,其次构建模型对本文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经营成果的关系进行检验,结论如下:(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公司经营成果呈显著的正相关,即使对一些变量进行控制以及进一步控制行业和年度效应的影响后,回归仍显著。即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稳健性检验同样支持该结论;(2)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和投资效率两个变量对股权质押与经营成果的中介效应显著,且显著性水平和回归系数符号的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效率这一中介路径显著改善了企业的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