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银行业也面临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就需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来实现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有效手段的业绩评价,也逐渐成为银行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作者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从业人员,从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出发,对近年企业业绩评价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和研究。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经营管理模式和特点与一般企业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比银行和一般企业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异同,研究和探讨银行业绩评价的特点;通过分析传统业绩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引进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业绩评价理论--平衡计分卡;通过分析我国银行业绩评价的现状,提出我国业绩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银行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国家开发银行为背景,构建银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导言、银行业绩评价的几种方法、我国银行业绩评价的现状和构建银行业绩评价体系的思考。 一、导言 第一章导言部分从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特征谈起,阐述了银行这种经营货币和货币资本的特殊企业业绩评价的特点,以及银行业绩评价的发展阶段。 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特征:银行是经营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的企业;银行的经营方针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协调统一;银行经营管理的关键是全面风险管理。 银行业绩评价的特点:全面、综合、客观反映银行的经营运作情况,紧密联系银行的发展战略,既揭示银行以往的经营状况,又指明今后的发展方向;从银行的经营战略出发,通过业绩评价,确定银行的价值是由何处创造的,何处存在着改进机会,以及银行实现战略目标的情况如何;既包含财务指标,又包含非财务指标;不仅评价银行的盈利能力,还评价银行的风险情况、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等能够促进银行前瞻性管理决策的指标;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做技术支撑。 银行业绩评价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财务评价体系到引进非财务评价指标的连续演变、梯级推进的十一个发展进程。 二、银行业绩评价的几种方法 第二章论述银行业绩评价的几种方法,通过对财务业绩评价体系及其局限性的讨论,提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业绩评价方法和国际先进的业绩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 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是构建在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体系,通常选用杜邦分析法对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及风险的变动性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影响银行业绩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办法。但是,财务评价体系在应用过程逐渐显露出局限性:管理者通常为追求实现短期的利润目标或资本利润率而采取短期行为;短期的财务指标仅对银行过去的经营绩效作总结,与银行的长期战略指标没有必然的联系;财务指标的分解导致各部门只考虑自身利益而缺乏协调合作,会损害企业整体利益;单纯的财务指标不能全面揭示银行的风险状况,也无法预测银行所面临的综合风险程度。 为揭示银行风险对业绩指标的影响,通过对银行风险进行量化,并在此基础上调整银行财务业绩指标。银行的主要风险通常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银行必须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和科学、高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正确评估银行的风险程度,通过计算和控制“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指标(RAROC: RiskAdjust Return On Capital),来反映考虑了风险状况后的银行业绩指标。 平衡计分卡的产生和发展,使企业业绩评价突破了单一的财务业绩评价,而形成基于战略管理的全面业绩评价系统。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和戴维.诺顿(David Norton)创造的平衡计分卡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财务方面、客户方面、企业内部的经营程序和企业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由于风险控制和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和关键,银行在应用平衡计分卡构建业绩评价体系时,必须增加风险方面的内容,即包括:风险方面、财务方面、客户方面、企业内部的经营程序和企业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三、我国银行业绩评价体系的现状 第三章通过分析我国银行业经营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的现状,并通过列举我国银行业监管当局、两家银行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总结出我国银行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存在以下问题: 1.业绩评价指标不能完全支撑银行总体发展战略。 2.财务指标和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比重较大,造成指标体系的滞后性。 3.非量化指标所占比重虽小,但判断标准难以确定,考评结果主观随意性较大。 4.指标权重的设定过于简单,导致考评结果难分高下。 5.缺乏对客户关系和员工绩效的评价。 四、构建银行业绩评价体系的思考 第四章是在前三章论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构建银行业绩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基本框架、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进行阐述,并以国家开发银行为背景,介绍具体指标的选择与计量。 基本思路:从银行的发展战略出发,从传统的“业绩评价”变革为全面的“业绩管理系统”;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实现业绩评价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 基本框架:用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来评价银行的四种能力,同时,补充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的指标,来评价银行的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 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有用性、全面性、可测量性、可控性、实用性和导向性。 具体指标的选择和计量: 1.财务方面的关键指标:分为综合类指标和专项指标。综合类指标包括:资本利润率和资本经过风险调整资本利润率(RAROC);专项指标包括:利差、投资收益率、费用收入比、盈利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机构、产品和客户的盈利能力、筹资成本率、呆账准备金覆盖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业务开支与人员开支的比例等9个指标。 2.客户方面的关键指标:分为客户关系、产品创新能力和业务发展规模三个方面。客户关系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流失率、目标客户开发率、高信用度客户占比四个指标;产品创新能力包括:产品多样性评价、产品创新能力评价、产品组合能力评价等三个指标;业务发展规模包括:业务量增长率、产品市场份额和客户业务需求中银行业务的比例等三个指标。 3.银行内部程序方面的关键指标:主要从业务操作程序方面选择。包括业务操作时间、业务操作差错率和业务操作成本等指标。 4.银行的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指标:分为员工的成长和组织的效能两个方面。员工成长主要包括企业战略认同度、高级人才流失率、员工满意度、员工创造力和员工进步率等五个指标;组织效能包括组织凝聚力和各部门协调性等指标。 5.银行风险控制和管理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准备金覆盖率等指标。 在构建银行业绩指标体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兼顾全面实用,注意指标间的因果关系;指标权重的设定与银行经营重点相联系;财务与非财务以及非财务指标自身的协调。 任何一家银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都是建立在银行的经营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价各类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找到促进银行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制约银行发展的因素,从而充分认识这些关键因素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升银行的业绩,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