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语言艺术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w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战国末期人,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战国谈辩之风影响了先秦诸子的成书,《荀子》中的语言既有对前人的深化,又有荀子的独创,二者相互融合使得《荀子》展现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到目前为止,学界对于《荀子》的研究仍侧重其思想价值,对于其文学价值研究成果较少,《荀子》的语言艺术研究则零散分布于《荀子》的文学艺术研究论著中,缺少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荀子》的语言艺术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除了绪论之外共分为七章。绪论部分主要陈述了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目前学界对《荀子》的语言艺术研究多数是将“语言艺术”作为分析《荀子》艺术成就的一个方面提及,或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荀子》的语言运用。本文的研究则结合语言学和文学二者的研究方法,使《荀子》的语言艺术研究既有语言学知识的理论作支撑,又注重其作为“文学语言”的表现力。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战国时代风气和《荀子》的成书过程。本文从宏观论述了战国谈辩之风的总况,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荀子》的作者归属问题和荀子生平问题进行了整理并给出了定位。第二章主要论述了《荀子》“言有象”的谈辩技巧。结合修辞学知识对《荀子》中的比喻类型和表达效果进行了微观分析,并进一步扩大“象”的内涵,从《荀子》中寓言手法的运用着手将其归类并分析其说理效果。第三章主要论述了《荀子》“事有比”的谈辩技巧。从铺排、对偶、事实举例、列举分层、层递五个方面结合文本深入分析了《荀子》高超的语言运用手法。第四章主要论述了《荀子》语言的音乐美。首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乐教情况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综合了运用文学、修辞学、音韵学、古代汉语知识,从“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三个方面对《荀子》中的排比、对偶、顶真、情感的表达方式、长短句的运用和押韵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由于《成相》和《赋》在《荀子》中是两篇独立的文章,被看作是两篇纯文学作品,所以分设第五章和第六章对这两篇语言艺术特征展开讨论。第五章是从说唱文学的角度对《成相》的篇名进行了释义,然后着重分析了其用韵、情感及说理的特点。第六章首先对赋这一文体“不歌而诵”的性质进行了总结概括,对《赋》篇的主客问答结构、隐语使用以及句式特征进行了分析。第七章概括了《荀子》的语言风格,分析了《荀子》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散文的的影响。
其他文献
纵观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大讲特讲,学生在台下正襟危坐,按照老师的思路去记、去写,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丝毫没有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样的课堂
本文主要以张乔诗、词为考察对象,对其作品与时代、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较全面的探讨。   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部分。   绪论部分,针对目前对张乔及其作品的研究
学位
期刊
《原野》中的花金子,在曹禺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是较受研究者冷遇的。80年代以前的研究者,多认为这是个概念化的人物,因而没有对她作更深入的研究。80年代后,随着女性主义文学
学位
冼玉清是近代岭南奇女子,她终身未嫁,服膺教育,著述甚丰,她在文学、岭南文献以及书画金石上的成就显著。因学力所限,本文对其在书画金石上的成就不作探讨。   本文共分三章。引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脱硫剂石灰石的溶解是重要的反应速率控制步骤之一,选择活性较好的石灰石,对提高脱硫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石灰石的活性与其中方解石的结晶
《北京日报》作为北京市委机关报,京报集团作为党的重要宣传舆论阵地,随着办报规模不断扩张,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已成为集团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