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lov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DS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研究,探讨其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疾病分型、原始细胞比例、IPSS-R积分、染色体及基因突变的关系,以期为MDS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按照本研究的病例纳入标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明确诊断为MDS的患者,共112例,西医诊断分型标准依据2019年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分型标准依据陈信义、杨文华教授主编的2019版《中医血液病学》和2018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四诊合参,将患者分为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和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三个证型以及虚实夹杂证(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和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和邪实证(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两个证型。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SPSS 21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分析中医证型与患者一般情况、病程、血常规、原始细胞比例、疾病分型、预后积分、染色体及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12例患者,男性62例,女性50例,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66.5岁。中医证型情况: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38例,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40例,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34例。(2)三个证型患者的中位年龄数值差距较小,其中中位年龄最大的为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最小的为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中位年龄三组证型的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对MDS患者中医证型与性别的统计分析,三个证型的患者在性别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患者病程方面依据病程不足1年、1-<2年、2-<5年、5-<10年和10年及以上进行分级,经统计分析得出,不同证型之间的病程分布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4)以患者的中医证型不同为分组,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血红蛋白的关系,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组患者的中位血红蛋白数值最大,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组最小,三组的血红蛋白数值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5)112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数值为42×109/L,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的患者中位血小板数值最大,为52×109/L,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的患者中位血小板数值最少为32.5×109/L,经统计分析后,不同证型与血小板计数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6)通过对三个证型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的分析发现,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组的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值最大,为1.44×109/L,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组的中位值最小,为0.81×109/L,经统计分析后可知,三个证型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7)将骨髓原始细胞<5%和≥5%分为2类,探讨中医证型与其相关性,共收集到110例,其中原始细胞比例<5%77例,原始细胞比例≥5%33例,三个证型中原始细胞比例≥5%占各自证型的百分比最高的为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占38.2%,占比最少的为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占25%,但三个证型之间的骨髓原始细胞增多程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8)按WHO(2016)标准分型将所有患者归类为MDS-EB型和非MDS-EB型,探究中医证型与WHO分型的关系共纳入106例,其中MDS-EB型37例,非MDS-EB型69例。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的MDS-EB型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但经统计后三个证型的分型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9)预后积分参考IPSS-R预后积分,纳入的为入组时有具体原始细胞数目、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染色体检查的患者,符合的患者共有94例。预后积分不同证型之间的IPSS-R积分存在统计学差异,遂将三组证型与预后积分的差异进行两两比较,经统计分析得出,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和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与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之间的预后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本研究所纳入的病例中包含染色体检查的有94例,依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IPSS-R中的染色体分级分为极好、好、中等、差、极差5个等级,其中极好3例,好55例,中等21例,差3例,极差12例,经比较不同证型之间染色体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明确各组之间的具体差异,遂将该资料进行两两比较,经比较后可知,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与另外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1)本研究纳入的基因检测患者52例,因患者所选检查项目不同,各个基因的检测数目各有差异,本部分研究以证型为分组,分析各个证型与突变基因之间的相关性,三个证型在TP53基因突变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基因突变上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为进一步明确中医证型与TP53基因之间的关系,对三个证型的TP53基因突变情况进行两两分析,经分析后得,不同证型之间的TP53基因突变情况未见明显差异。将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及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合为1组(虚实夹杂证)探究其与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邪实证)的TP53基因得关系,经统计分析后,虚实夹杂证与邪实证在TP53基因突变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据本研究所得结果,本研究所应用的中医证型与IPSS-R预后积分、染色体分级、TP53基因突变有相关性。并且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患者预后差,染色体分级不佳,邪实证(邪热炽盛、毒瘀阻滞证)患者易发生TP53突变。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恢复期运用芒针透刺法和常规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探索恢复期治疗本病的针刺优化方案,并对疗效评价系统中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与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是否存在一致性进行探讨,为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提供最新的临床证据。方法:本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6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受试者,完全随机分配到
目的:比较低频电针与高频电针针刺廉泉、风府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需针灸科病房与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并给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低频组(n=30)和高频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廉泉穴及风府穴为主穴分别以低频(2Hz)和高频(100Hz)
目的:趋化因子作为细胞因子,在疼痛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趋化因子参与针刺镇痛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经发现针刺上调血清和脊髓中趋化因子CXCL1参与镇痛作用,但未涉及其他趋化因子。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针刺足三里对CFA炎性痛小鼠镇痛有效的平台,对脊髓、血清和足垫部位趋化因子进行筛选,明确针刺对不同部位趋化因子的作用,筛选出参与针刺镇痛的趋化因子及部位,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首
目的:1分析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术后西医指标差异性,得出小骨窗术后中医证素与西医指标的相关性。2验证小骨窗开颅术后,运用中医证素与西医指标相关性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可靠性、实用性。方法:1选择高血压出血性中风患者,根据患者接受小骨窗或大骨瓣开颅术形成2组,对比得出小骨窗术后中医证素特点及规律;分析两组术后1天、3天、7天、14天的颅内压、GC
目的:既往研究显示,BDNF(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Tropomyosin related kinase B,酪氨酸激酶B)在疼痛的形成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控BDNF与TrkB能够缓解疼痛的发生发展。本研究运用CFA(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炎性痛小鼠模型,
嘎日迪-13味丸又名扎冲十三味丸,由诃子、制草乌、石菖蒲、木香、丁香、人工麝香、磁石(煅)、珊瑚(制)、甘草、肉豆蔻、珍珠(制)、沉香、禹粮土组成,主要功能祛风通窍、舒筋活血、安神消“协日乌素”。适用于各种脑血管病、偏瘫、筋骨疼痛、风湿关节疼痛等,然而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创新理论,以蒙药经典方剂扎冲十三味丸为研究对象,从化学物质组、体内成分、性味归属、网络药理学
目的:1.探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的关联性,将中医学理论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研究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证型的微观辨证实质,分子分型及相关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的差异可能作为前列腺癌证型客观化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为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治、预后判断等提供新思路;2.观察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的演变与生化复发的关系,探索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为指导局部高危前列腺癌
研究目的1、评价清痰化瘀方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痰热瘀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了解清痰化瘀方对稳定性冠心病痰热瘀结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3、预测清痰化瘀方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方法1、门诊纳入60例稳定性冠心病痰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保持原有西医常规治疗不变,治疗组在原有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用清痰化瘀方,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0±3天。检
目的总结毛静远教授辨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药特点,探索核心处方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1.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毛静远教授治疗有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探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辨证及用药特点。2.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Residual renal function)丢失的相关因素,提高对残余肾功能的认识和保护;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的研究,了解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期为中西医结合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提供思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