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间的过渡地带,也是人类生产活动最活跃的区域。水域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在社会进步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通常所指的海岸带水域包括江水、河流、湖泊、海水、水库和池塘等。在经济活动向海岸带快速推进的同时,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对海岸带生态的探讨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专家的深刻重视。基于海岸带水域变化的视角综合考虑人类活动以及地理生态变化过程,可以反映水域空间格局对自然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杭州湾北岸上海段的经济发展迅速,是“长三角”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杭州湾沿岸及其临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日益增多,杭州湾北岸上海段水域景观格局和生态势必发生变化。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和生态学演变过程,一直以来都是景观生态学探讨的热点,在城市景观和水域景观等方面都有应用。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的迅速城市化,水域景观的斑块密度和形状在空间格局发生连续不断的变化,造成水域环境的承载力不断变化。因此,研究水域斑块数量和形状的空间演变机制,是当前水资源合理利用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景观的生态脆弱度直观反映了景观格局受外界影响所表现的敏感度以及缺乏自适应力而使景观生态系统的特性发生变化的属性。在人类活动高强度利用的杭州湾北岸上海段水域进行景观生态格局变化及其生态风险评价,有利于该地区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和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相结合的规则,构建了杭州湾北岸上海段水域的决策树水体提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在2011年到2018年间,景观要素特征变化最大的是斑块分维数(Fract),从2.0369增大到3.4762,其次是斑块密度(PD)和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从8.7486个/Km~2增加至10.8853个/Km~2,增加幅度在20%以上,斑块数量(NP)从12156个增加到15125个。(2)在2011年到2018年间,水域景观异质性指标变化最大的是均匀性指标(EI),从2011年的37.98%增加至45.69%,增加总幅度为7.71%。景观指标数据变化表明该区域斑块分布趋于复杂,景观聚集性趋于分散。然后基于景观要素特征和景观异质性特征总共14个指标,对2011年、2014年、2017年和2018年的杭州湾北岸上海段水域景观生态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4期GF-1遥感数据,计算了杭州湾北岸上海段景观脆弱度指数和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指数,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和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程度,并基于卡尔曼滤波法预测了2022年杭州湾北岸上海段各景观脆弱度等级区面积。研究结果表明:(1)2013—2016年间较低脆弱区是研究区内主要的脆弱区类型,2016—2018年间低脆弱区成为主要的脆弱区类型,较高和高脆弱区所占面积逐年递增,2018-2019年间各脆弱区面积变化与前一阶段相比较慢。高脆弱区分布不断扩散,主要分布由城市到市郊、内陆到沿海。(2)研究区内景观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景观脆弱度与人工干扰强度之间呈正相关。(3)基于卡尔曼滤波法预测2022年的各景观脆弱区等级面积的结果显示,低脆弱度等级区和较高脆弱度等级区面积较前一时刻有所增长,较低脆弱度等级区和中脆弱度等级区面积较前一时刻有所增长,高脆弱度等级区面积较2018年有所增长,较2019年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