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生、活和死”的多义词认知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qing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选用汉语中常见的有关“生、死、活”的二字词语作为语料,提出两种假设:假设一:生、活和死三个词经历了从原型义到边缘义的延伸,从有生域到无生域的扩展,这种词义的延伸或者扩展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实现的。假设二:这种语义的扩展和其语法化表达都是根植于人类的日常体验——也即体验主义本文的语料主要来自于词典里的词语,并对其分析来验证以上提出的两个假设,最后通过系统科学的分析得出结论,证明这三个词的多义扩展是建立在体验主义之上,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完成的。同时也验证了当今认知语言学对于多义词的一种普遍的观点——多义词的意义扩展经历了从原型意义到边缘意义的发展。本文共由6章组成,论文第一章,作者给出了论文选题依据,和选题理由以及整篇论文的结构。第二章为理论综述部分,从多义词的基础概念介绍起,对多义词的概念,分类,特别是规则多义词和不规则多义词进行了论述。论文第三章介绍了传统范畴化理论及其对语义理论的影响,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转换生成学派的多义词理论,在论述了传统多义词的不足之后,下一小节介绍了当代典型范畴化理论以及从其中衍生出的认知语言学多义词理论。本章重点是介绍两种最主要的多义词语义延伸方式,隐喻和转喻模式。这两种模式是人类隐喻性思维的体现,支配着多义词语义的延伸方向。隐喻是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的映射,源域和目标域属于不同的域。转喻中的源域和目标域则属于同一域,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第四部分介绍论文所用语料以及方法,语言研究的方法很多都来自于对于语言的直觉,但是这种直觉有时候会出现偏差,语料库的运用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第五章为全文的重点,从词典中找出“生、死、活”三个词的义项以及二字词语,并对其进行归类分析,找出其中有理据的联系,语义扩展主要通过三种方式:隐喻、转喻和介于两者之间。本章内有多处图形示例,更好更清晰的表达了词义扩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生生、活活、死死”等词语,例如,他死死的抱住那颗树不放。现实的例子很多,为什么我们会用这些表达方式,本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主义哲学并提出这三个词表绝对和极端语法化理据。第六章得出结论,本篇论文验证了“生、死、活”三个词的多义词经历了原型意义到边缘意义的演变,这种演变主要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实现的。是以体验主义为基础的,但是汉语中的词语很多,仅仅分析二字词语还不是很充分,而且如果这三个词代表的概念是人类普遍的经验,那么在其他语言中也会有所体现。这些方面都很值得探索和研究。
其他文献
语用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它涵盖着许多的内容,本文只介绍它的三个基本理论:语言顺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模糊理论。语言顺应理论在纵观论的指导下研究语言运用,提
AGV作为现代自动化仓储业重要的物流设备,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缩影,它集机械设计、计算机设计、自动化设计等多项技术于一身,能够实现柔性化生产方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烟草
2007年开始施行的《物权法》中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预告登记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虽然《物权法》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规
本文探讨了听力理解的本质,并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语篇分析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以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42名汉语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语篇分析引入到听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会议
《左传》是我国最早的叙事体著作,是反映我国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状况的重要典籍。晋代的杜预将《春秋》经与左氏《传》集而解之,撰成《春秋经传集解》一书。《集解》是我国现存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重视该病的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或延缓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王宪波老师认为中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与TBL模式在物理诊断学见习教学运用中的应用,以期望提高物理诊断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5级中医五年制学生共38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
作为一种文化理论──多元系统论在中国翻译界已经研究了14年,但却未引起跨文化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对跨文化文本《落叶归根》的案例分析来试图证明多元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