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铁路车站房建工程中的碰撞检测及反馈设计应用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a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20世纪末由图板手工绘图过渡到计算机化一样,BIM技术的出现,也是现今设计行业的又一次技术飞跃。对于大型复杂设计难以避免空间冲突,通过BIM导入CAD设计图纸,进行三维拉伸仿真,通过碰撞检测等技术,尽可能的找出错误并反馈设计。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成贵铁路宜宾东站工程为研究对象,首先详细阐述了BIM技术(尤其是碰撞检测)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对四种应用最为广泛的BIM核心建模软件的优劣势进行了对比分析;随后具体介绍了采用Revit对成贵铁路宜宾东站的三维仿真模型搭建;最后在完成的宜宾东站建筑结构碰撞检测BIM模型的基础上,重点对车站的基坑支护结构、车站主体结构以及内部综合管线的空间冲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详细阐述BIM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对比分析了四种应用最为广泛的BIM核心建模软件的优劣势:Revit易上手,主要用于常规模型,应用广泛;Bentley主要是针对于工厂设计和基础设施的建立,但只集成了部分应用;ArchiCAD拥有庞大的对象数据库,可用于项目各个阶段,但无法用于构造模型细部;而对于异形建筑或者是预算充裕的工程则可考虑DigitalProject软件。
  (2)采用Revit进行了宜宾东站的数值模型搭建,基于所搭建的铁路站房仿真模型,实现了三维交底、工程量提取、施工工序优化、施工出图、三维动态漫游、指导施工放样、施工过程模拟、4D施工动态管理等操作,可快速直观地获取最新、最完整准确的各项信息与数据资料,显著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可视化和信息化水平。
  (3)详细介绍了BIM碰撞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通过碰撞检测,可直观地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错漏碰缺”等问题,进而反馈设计,在施工前解决,降低了返工成本、提高效率。在整个车站项目设计阶段,共纠正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错漏碰缺”等涉及47个部位的问题,而首次设计所产生的结构碰撞错误达1016处(其中基坑支护结构43处,车站主体结构973处),通过不断的碰撞检查对设计进行优化,提前找出存在的冲突,然后进行校正修改。应用BIM技术,在整个车站项目设计阶段的对发现的设计错误平均校正率达93.9%,保证了宜宾东站按调整后的工期竣工。
其他文献
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发生了深刻变革,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汽车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也已刻不容缓,尤其是占其中较大比重的汽车座椅面料。在我国,到目前虽然已有数十个专业生产厂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生产汽车座椅面料所需的高性能化纤原料、高性能的海绵、经编里布等原料以及高档汽车座椅面料大多依赖于进口,而我国自主开发的汽车座椅面料又由于制造技术、生产成本等诸
活性染料染色后的传统碱性皂洗工艺中在去除织物表面残余的染料提高,并纺织品色牢度的同时,易使已固着于织物的活性染料发生断键而造成上染率的下降。且染色织物在水洗和皂洗过程中,被洗涤下来的染料会重新上染未染色部分或浅色部分而引起白地沾污,降低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影响织物的外观及性能。开发新型防沾色型防沾污皂洗助剂成为研究的热点。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具有分子内酰胺结构,对活性染料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由
本课题研究的纳米纤维传感器是将具有杀菌功能的纳米纤维膜和固定有D-虫荧光素酶的纳米纤维纤维膜进行复合,起到迅速杀灭细菌和检测细菌、生物有害物质释放出的ATP,从而起到杀灭和检测生物有害物质的目的。利用不相容两相分离的方法制备出PVA-co-PE纳米纤维,纤维直径在200~300nm之间。将PVA-co-PE、胺结构功能单体、引发剂进行反应挤出,然后再与醋酸丁酸纤维素共混挤出,用相分离的方法制备出抗
铁路信号区间设备包括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和列控中心。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用于采集室外轨道电路状态并向室外轨道电路发码;列控中心用于轨道电路编码、编制有源应答器报文和控制区间改方。设计院通过对区间信号设备进行工程设计来实现区间自动闭塞功能,保证列车在区间安全运行。  传统区间信号工程设计采用绘制二维CAD图纸的方式,直观性差且重复工作量大。利用BIM技术对区间信号室内设备建立三维
学位
CTCS-3级列控系统是保证300-350km/h高速铁路列车安全和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装备,对列控系统进行测试是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基于模型的测试可以将技术规范中的系统需求转换为模型,通过模型解析自动生成测试路径,进而测试验证列控系统是否满足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功能需求。但列控系统作为安全苛求系统,不仅需要验证其功能的正确性,还要验证其对危险处理和防护的能力,即进行以安全为导向的测试来验证系统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量与日俱增,车辆轴载也越来越趋向重型化,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已不足以适应交通发展的要求。碾压混凝土基层与沥青混凝土面层复合式路面是一种既有别于刚性路面又有别于柔性路面的新型路面结构形式,作为高等级公路尤其是重载交通路段上的路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碾压混凝土基层板存在预切缝和原始裂缝缺陷,在温度荷载与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切缝或裂缝上方的沥青面层
学位
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凭借其性能稳定、施工便捷等优点成功应用于我国多条高速铁路线路上。然而,在实际工程中,自密实混凝土早期可能出现由非荷载条件引起的离缝、开裂等病害,严重时将影响结构耐久性,甚至威胁行车安全。为了分析自密实混凝土早期劣化成因,本文基于多场耦合理论,通过Comsol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水化-干缩多场耦合模型,对早期自密
学位
轨道结构在列车动荷载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损伤。现场调研发现,CA砂浆层脱空是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普遍存在的一种损伤形式,因此针对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开展损伤识别研究,及时掌握轨道层间的质量状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建立含不同脱空类型和不同脱空损伤程度的轨道结构动力学模型,以结构不同部位的振动响应数据为基础,借助信号处理手段提取损伤特征指标,利用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开展对C
学位
我国西部区域地形地质十分复杂,高烈度地震频发,铁路、公路路基工程能否在地震动力作用下保持稳定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目前,针对纯悬臂式抗滑桩在静力作用下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处于高烈度地震区抗滑桩的抗震性能的研究比较缺少,锚索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较为缺乏。采取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桩身下部嵌固、桩身埋置于土体、桩底嵌固对应于岩质、土质、土-岩双层三种地基形式的计算模型,研究桩身加速度
货物运输的时效性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步攀升。充分考虑市场经济和客户的需求,是提高铁路货物运输在整个运输系统中的竞争力前提,所以应该将货物的运到时限纳入运输组织工作考虑要素当中。而编组站作为铁路基层生产单位,其作业复杂,时间波动性大,对整个路网运到时限的保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保证货物运输的时效性,本文将运到时限纳入编组站配流优化当中,并赋予车流时间属性,当作其作业优先级的参考,从而在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