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感知和本体的E-Learning系统设计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全球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工智能和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使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产生了深刻变革,为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所以,以异步教育方式为主要特征的E-learning正成为Internet上的一种重要应用,以其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根据用户特点和习惯来学习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E-Learning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培训方式,实现了对组织中一切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管理。它具有传统的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机会。但目前的E-Learning环境中,网络资源提供者还是被动的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如何主动感知用户情境的变化并进行信息交互,通过分析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主动提供学习资源服务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包括E-Learning及其学习服务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等。同时引入本体论、情境、情境感知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并简述了本体及情境感知在E-Learning环境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E-Learning环境中基于本体的情境信息本体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了基于情境感知和本体E-Learning系统,并对主要功能做了阐述。最后,应用实例验证了本文构建的系统能够实现学习资源服务的自适应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1)提出了E-Learning环境中的学习情境信息本体模型。在该模型中,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情境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建立情境感知信息本体模型得到了学习情境信息十七元组,接着用本体建模,得到与学习情境信息十七元组对应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各种学习情境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清楚地描述出概念、逻辑之间的内部关系和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2)提出了E-Learning环境中的学习情境信息本体推理规则与学习资源调度方法。根据学习情境信息本体模型中定义的相关概念及关系,对采集到的情境信息进行情境推理,建立了学习情境信息本体推理规则,从而判定出学习者的各种学习情境,并根据情境信息采用资源调度控制算法调用相应的学习资源服务及时向学习者提供,以求更加贴近学习者的个人需求,从而提高其学习效果和效率。   3)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情境感知和本体的E-Learning原型系统。利用提出的学习情境信息本体模型、学习情境信息本体推理规则以及相应的算法,借助于Protégé、Jena和JSP技术,实现了一个基于情境感知和本体的E-Learning原型系统,运行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用性。
其他文献
蚁群算法是一种求解复杂问题的元启发式算法,它是意大利学者M. Dorigo, V.Maniezzo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初,受到自然界中蚂蚁在觅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路径寻找模式的启发率先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比如图像、声音、视频,甚至是文本信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传播网上的数字多媒体产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日益增多,犯罪手段也日益多元化。这时计算机离线取证存在的许多不足就逐渐显露出来,比如:很多易失数据如内存映射文件等将会丢失,内核级
图像分割是图像分析,识别和图像理解的基础,是图像处理到图像分析的一个极其关键的步骤之一。正是由于图像分割的这种重要性,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也提出了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好数据潜在信息价值,成为商业巨头能否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准确的目标预测,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在商业、经济和其他领域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煤炭循环经济是指煤炭在开采、运输和加工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煤
变压式皮肤听声器的原理是把外界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通过刺激皮肤来达到“听”声的效果。目前变压式皮肤听声器已研制成功,在不需要手术和不产生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能够
由虚拟现实延伸出来的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技术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系统的学科。三维注册是实现AR的关键,它决定了虚拟目标如何准确地与真实场景进行结合。传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身份认证、机器视觉等领域。人脸图像是典型的非线性高维数据,容易受到姿态、光照、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基于RGB通道的单视角动作识别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例如:光照变化、视角变化和个体动作差异等因素。这些因素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为了减少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