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PM的小鼠急性肺毒性机制及其遗传易感性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12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次课题以上海市交通区PM<,2.5>为研究对象,以气管滴注作为急性染毒方法,从免疫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两方面研究PM<,2.5>的肺毒性机制,并探讨了NF-κB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核心调节作用,通过比较PM<,2.5>对敏感系小鼠C<,57>BL/6和耐受系小鼠C<,3>H/He肺损伤程度的差异和分析两系小鼠TNF-α基因序列的不同,探讨TNF-α的基因多态性和PM<,2.5>急性肺损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以昆明种小鼠为试验对象,气管滴注PM<,2.5>24小时后进行肺灌洗液成分分析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白蛋白(ALB)含量,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关系;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活性增强,并且表现出剂量—反应关系;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减少;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各染毒组也表现出炎症反应和不同程度的肺损伤.上述各指标,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生理盐水和气管滴注操作对肺部没有显著性的损伤,PM<,2.5>的吸入可在肺部引起局部的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造成对小鼠肺实质细胞和膜性组织的毒作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一种具有多向性核转录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在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许多肺部疾病病理早期都出现了NF-κB激活现象.用PM<,2>染毒C<,57>BL/6小鼠24小时后,用RT—PCR技术对肺组织中TNF-α、IL-1、IL-6、NOS和NF-κB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TNF-α、IL-1、IL-6、NOS和NF-κB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NF-κB的基因表达水平与各指标基因水平显著相关.遗传背景是影响颗粒物对机体损伤的一种重要因素.用PM<,2.5>染毒C<,57>BL/6小鼠和C<,3>H/He小鼠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相同的染毒剂量组C<,57>BL/6小鼠的肺灌洗液中LDH、ACP、ALB和TNF-α活性以及肺组织中TNF-α基因表达都明显高于C<,3>H/He小鼠,同一品系小鼠的各指标均表现出剂量依赖性.表明C<,57>BL/6小鼠对PM<,2.5>更敏感,PM<,2.5>对肺造成的炎症损伤具有遗传易感性.分析比较两系小鼠TNF-α基因序列,发现TNF-α的多个等位基因上存在差异,提示TNF-α基因多态性可能与PM<,2.5>肺急性损伤的遗传 易感性有关.TNF-α是肺损伤过程中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又可通过NF-κB途径调节肺损伤过程,其基因多态性成为颗粒物对肺损伤易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本试验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连续3个冬小麦生长季进行,试验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农场(37°49′N,117°50′E)。试验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供试品种,在冬小麦生长季设置连续三年旋耕秸秆不还田(RT)、连续三年旋耕秸杆还田(RS)、连续两年旋耕秸秆还田,第三年深耕秸杆还田处理(RS/DS)三个耕作方式以及225kg N hm-2(N225,推荐施氮量)、165kgN
学位
本试验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山东农业大学泰安试验田进行,试验材料选用小麦品种山农20。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量处理,分别为0kg ha-1(S0)、4500kg ha-1(S1)、9000kg ha-1(S2),副区为施氮量处理,分别为0kg ha-1(N0)、150kg ha-1(N1)、225kg ha-1(N2)、300kg ha-1(N3),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
学位
体细胞胚胎发生(Somatic embryogenesis,SE)在农作物的遗传转化和体外快繁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体细胞向胚胎发生方向转变的发育再建过程,是类似合子胚发育的独特现象。体胚发生过程可以在离体条件下人为控制,是细胞全能性的有力证据和经典示例。深入研究体胚发生过程的调控机理,对于阐释细胞发育、分化以及形态发生等重大科学理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形态学、细胞遗传
学位
甘薯作为耐旱作物,多数种植在土壤肥力差、养分贫瘠的丘陵旱薄地,潜在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在半湿润偏旱地区,干旱成为限制甘薯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但迄今为止,针对甘薯不同时期干旱胁迫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抗旱品种济薯21和不抗旱品种济紫薯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甘薯对不同时期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及外源ABA调控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甘薯块根
学位
试验于2015-201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创新中心(N36°18′,E117°12′)和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以登海661(DH661)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土柱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两个种植密度:67500株hm-2,90000株hm-2;土柱试验设置两个调控叶片衰老处理:下部叶片(棒三叶以下所有叶片)遮叶1/2模拟叶片遮荫,不遮
学位
为探讨钾素营养促进甘薯光合产物运转分配的生理机制,本试验选用源库特性差异显著的鲜食型甘薯品种北京553和红香蕉,设置K0(0g/m2)、K12(12g/m2)、K24(24g/m2)和K36(36g/m2)4个K2O施用量处理,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进行大田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钾素营养通过增加甘薯单薯重和单株结薯数从而提高甘薯块根产量,本试验条件下以K24处理为最优处理。  2.钾营
学位
干旱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是一种最常见的非生物胁迫。而抗旱育种是目前解决干旱胁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GGB基因编码Ⅰ型蛋白香叶酰基转移酶,参与蛋白异戊二烯化修饰,在ABA控制气孔关闭的功能中发挥重要的负调控作用。前人研究表明拟南芥ggb功能缺失突变体的抗旱性明显增强。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二倍体棉花基因组中具有1个拷贝的与拟南芥GGB高度同源的基因,但是这个基因究
学位
该文以玉米锈病免疫的自交系P和感病自交系F及其杂交与回交后代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P的抗病遗传规律;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组合P×F的F家系作为构图群体,构建了玉米SSR遗传图谱,并进行了抗病基因的定位研究.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通过对玉米病叶病症、病原形态观察及孢子鉴定分析,确定了在感病亲本F上侵染的锈病类型是南方型锈病.2.制定了对玉米锈病田间调查方法,利用主基因-多
水稻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养活全世界近一半的人口.然而水稻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都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尽管目前国际上遗传育种工作者的大部分研究都围绕数量性状的改良,但要精确利用数量性状育出优质多抗的超高产品种还比较困难,其原因主要是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得不够透彻.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子标记的兴起和QTL定位方法的改进,为精细研究数量性状提供了有效手段.在遗传研究中,F群体的信
学位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s)作为配子的祖先细胞,是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研究PGCs的发生和分化机理对动物种质资源保存、创新利用以及基因修饰鸡的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PGCs的发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一些关键性的基因、信号通路、生长因子和表观遗传修饰因素对PGCs的发生起重要调控作用。尽管这些因素对于PGCs形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