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博物馆学与当代建筑学双重语境中的博物馆建筑特点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v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博物馆的普及与流行是引入注目的现象。博物馆作为一种运用“实物语言”来诠释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实和自然演化现象,行使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建筑类型,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建设热潮,其建筑理念与设计手法也在不断更新与提高。   博物馆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城市背景之中,是使用者、建筑师以及参与决策的社会团体相互妥协的产物。论文开篇第一章提出问题—博物馆学和建筑学这两个领域的文献所关注的焦点是南辕北辙的,博物馆处于一种“身”“心”分离的状态,建筑师如何了解博物馆,在与博物馆界的协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适宜的建筑创作;继而界定研究对象—以当代博物馆界与建筑师之间的突出矛盾为出发点,观察研究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新博物馆学和当代建筑学双重语境中博物馆建筑的发展特点。   论文的第二章简要回顾了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的博物馆建筑发展历程,以过去两百年中设计或建成的最重要、最具表现力的博物馆实例为线索,分析考察了博物馆建筑从萌芽到成为独特的建筑类型过程中,与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城市进程之间的重要关系。   论文的重点在第三章和第四章。   第三章从博物馆一直以来不可避免的具体问题入手,考察博物馆自身作为一个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理论的发展情况,探讨新博物馆学语境对当代博物馆建筑的影响。在这一章中,笔者以博物馆的三大命脉—藏品、观众和管理—以及这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发展为基础展开比较与研究,并提出问题,博物馆这个概念是本质的还是历史的?对博物馆建筑的影响会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博物馆一直存在的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实例考察。一是来自符号学的诗学的方法,即语言建构和传达意义的方式,由此对展览创造文化表象的方式进行分析,即意义如何建构并产生;二是政治学的方法,即关注博物馆的话语权问题。由分析得出,当代博物馆空间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知识的建构以及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产生倾向的历史进程。这说明博物馆建筑也是博物馆反映世界的手段,和借助于展品一样,博物馆借助于建筑空间表达过去和当前世界的表象。在当代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专业视角新博物馆学语境中,当代博物馆建筑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博物馆建筑的世俗化、探索性与实验性、科技化、娱乐化以及市场化的形态特征。   第四章以当代建筑的共性为出发点—即在当代建筑学与当代艺术思维、与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历史文化遗产、与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和再生、与艺术流派、与大众文化消费等众多因素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和复杂的情况下,探讨当代博物馆建筑的个性新特点。从本章所列举分析的千姿百态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到,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博物馆建筑已经将所有展示其中的作品、品评、观众以及艺术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形成盘根错节的关联,所以一座博物馆建筑自身也应该是一件统一的艺术品。现代主义之后的异彩纷呈的建筑理论也在博物馆建筑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中世纪欧洲的建筑师领导美术家和工匠去建筑教堂和房子,时至今日,在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和画家、工艺艺术家、专业学者之间其实很难画清界限。出色的建筑是一件整体的艺术品,这些工作者的传统分界也渐渐消失。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创新源于互动空间,源于模糊,源于重叠,源于多种事物。实时(Living)、开放(Open)、片段(Fragmentation)、表情(Expression)、多样(Diversity)——成了描述当代博物馆建筑的最常用的词语。在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论述中,博物馆的核心问题一直贯穿始终——保护、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娱乐——这是博物馆这种独立的建筑类型的根本所在。博物馆界和建筑界都应当正视博物馆建筑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责任和巨大影响。博物馆建筑对博物馆的专业表达与实践有着深刻的作用;而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思考的时候,也应当充分尊重博物馆内在的使命、功能及管理哲学。   笔者希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在引起大众对于博物馆的兴趣之后,进一步地了解与认识它,为我国建设共创、共有、共享的的博物馆作出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住宅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住宅套型定位的多元化、设计的多样化给人们带来高品质的居住生活。为加大经济型住宅市场投放比例、保证商品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公众对话语权的要求越来高,作为公众政策的城乡规划由传统“自上而下”的专业团队和政府为主的“精英谋略”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服务大众,协调不同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日益丧失的问题。多年来对城市空间环境特色的问题
城镇土地是城镇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利用水平的高低会给城镇带来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城镇土地的自然特征:土地不可再生性和供给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
本文运用城市规划学、城市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理清中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中人文传统沿袭的脉络;从实践的角度探
学位
我国现存大量优秀的砖构传统历史建筑,大多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传统建筑墙体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不同程度的性能劣化,有的甚至破坏整个建筑的结构,威
本文从成功的地域性景观案例得到启示,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将华北地区民间美术和居住区外环境景观结合起来,试图探寻一种新的地域性景观表达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践。课题研究
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需要利用理论模型进行能耗计算。能耗计算模型涉及大量参数,其中许多参数具有不确定性,这就导致采用能耗计算模型进行的建筑节能
西安在过去半个世纪内不断的探索实践,已经逐具较为明显的城市风貌,并形成典型的“西安模式”。西安作为以旅游业为主的新一线城市,该产业越来越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