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CO2管道泄漏风险实验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lwl20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道输运因安全、经济、高效等特点是CO2捕集封存和利用的重要中间环节。由于多种复杂原因,CO2管道存在泄漏和断裂的风险。现有研究对泄漏过程中的管内流动特性、热流体力学特性、近场浓度等有了深刻的理解,但是对于管道泄漏引起的低温、强噪、远场高浓度等灾害风险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缺少工业规模装置获得的研究成果。且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地上管道,对于埋地管道的风险研究更少。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工业规模高压CO2管道地上水平泄漏和埋地泄漏实验,系统研究了泄漏过程中的低温、噪声和远场浓度灾害以及埋地区的土壤形貌和干冰堆积规律。主要内容及方法如下:(1)完善了工业规模高压CO2管道水平泄漏实验装置,实现了泄漏区域温度、近远场噪声和浓度的测量。选择15 mm、50 mm、100mm和233 mm四种泄漏口径,系统开展了气相、密相和超临界相CO2的水平泄漏实验;设计搭建了高压CO2埋地管道泄漏实验装置,开展了不同泄漏口径和泄漏方位下的实验。(2)测量及分析了在不同泄漏口径下水平泄漏区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管道发生泄漏时,低温影响严重程度依次是密相、超临界和气相。基于标准《职业性冻伤的诊断》,以10℃作为冻伤界线,气相、超临界和密相CO2在全口径下的轴向危险距离分别为7 m、12 m和25 m。(3)测量及分析了在不同泄漏口径下水平泄漏区噪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噪声大小只与距离有关,与所在的方位无关。超临界由于射流速度大,危险程度要高于密相。通过线性外推的形式得到超临界CO2在50 mm、100 mm和233 mm泄漏口径下的危险距离为100 m、140 m和150 m,密相CO2在50 mm和100 mm泄漏口径下的危险距离为80 m和120 m。(4)测量及分析了在不同泄漏口径下水平泄漏区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射流膨胀和介质扩散导致泄漏区CO2浓度升高,泄漏口径、与泄漏口距离和相态是影响浓度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全口径泄漏下,气相泄漏时轴向危险距离分别为45 m,超临界相为140 m,密相则为160 m。(5)测量及分析了埋地管道在不同泄漏口径下的泄漏风险规律。结果表明,在泄漏过程中,土壤内有“椭球形”的冻土球生成,发现冻土球由冻土层、干冰层和空腔层等三部分组成。管道外壁达到的最低温度为-78℃。干冰堆积发生在管道周围,在泄漏方向堆积量最大,干冰堆积距离与泄漏时间呈现对数函数关系。且泄漏口径越大,土壤中生成的干冰层的堆积速度更快,成形体积更大,波及范围更广。对于采用分布式感温光纤检测技术,建议在实际铺设光纤的过程中,可铺设两根光纤,并且光纤的轴向夹角为180°,可以考虑铺设在距管顶或管底平行的300-500 mm位置。
其他文献
第一次到韩城,赶上大雾天。过了芝水桥,仰望千尺高岗之上的太史公祠与墓,如瞻天上宫阙,真感到“过往如他乡”(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y)。$$这是韩城芝川镇东南韩奕坡的
报纸
传统杜邦分析系统的不足杜邦财务系统是由美国杜邦公司提出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它以所有者权益报酬率为核心指标这,从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着手,将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
美术创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一系列复杂心理因素都在交互地、或隐或现地发生着作用。从某个程度上来说,作者的创作心理活动对美术创作起着非常
众所周知,放置在空气中的食品经过一段时间即会发生种种变化,如变色、变味、变质、营养素破坏,最后甚至发霉腐烂不能食用。空气中的氧则是导致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为此,长期
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铁对花生根瘤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营养能够明显地提高花生地上部含氮量和总吸氮量。与对照相比,介质中供铁浓度为80μmol/L时地上部含
互联网媒介以其短小化、随意性、即时性的特点影响着社会各个行业,改变着企业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媒介嫁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发掘互联网媒介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
目的:探讨宫颈胃型黏液性癌(gastric - type mucinous carcinoma,GA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1例宫颈GAS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等进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使用用户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而作为智能手机上的App大多需要和后台服务器进行交互,后台服务器为了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自身的正常运转
为明确豫中烟区土壤微生物的特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基于MiSeq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豫中烟区土壤细
本论文从博物馆教育入手,结合针对武汉市博物馆设计的学习单,深入探究学习单是否有助于提升武汉市博物馆学习成效。由此思路出发,本论文将从以下方式展开:本文的第一部分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