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权的行政法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f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明确了省级地方政府可以发行政府债券,基此,举债融资权迈出了合法化建构的第一步,开始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公权力被纳入规范视野。然而,到目前为止,所有与地方债发行、债务风险治理的相关规则都是政策规则,尚未形成规范举债融资权的法律框架,致使地方政府“法外举债”仍旧频频发生,隐性债务不降反增,地方债所累积的公共风险在财政赤字、国企债券违约、银行不良资产困局等不同事项上呈现。因此,举债融资权如何完成系统性的规范建构,业已成为地方不可回避的行政法问题。从行政法视角研究举债融资权,首先要进行相关概念和属性的界定。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权是指地方政府借助政府信用,以发行债券、借款、担保或提供其他相关承诺的方式筹集公共资金,承诺到期还本付息或履行其他约定义务的一种权力。从权力属性来看,举债融资权是一种连通财政和金融的公共经济权力,归属于行政法上的行政财权,由它形成了纳税人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债权人的两层次法律关系。从行为属性上看,尽管举债融资行为与征税行为都会引起公法上债权债务关系的发生和消灭,但前者仍不同于后者:后者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强制性;而前者是基于规范授权下的行政决策而产生,并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征集债权人,具有非强制性。因而,举债融资行为的法律属性相对复杂——既要包含基于预算和事权安排的举债融资决策,又要包含地方政府与债权人签订的公债契约。在借鉴德国法上双阶理论的基础上,举债融资行为可被视为行政决策与行政契约的双阶构造。然而,举债融资在权力和行为方面的属性界定只是一个法律逻辑上的判断,在中国当下财政与金融交织的复杂格局中,举债融资的实践远比理论复杂,再加上有关举债融资权的授权规范尚缺失央地基本财政关系的规范支撑,有关举债融资权的规范性设计应当以怎样的思路展开,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为了破解举债融资权的规范难题,重新观察地方债的法律和政策实践可谓十分重要。自分税制改革伊始,中央曾于2014年预算法修改后开启地方债新政。新政对于举债渠道、举债额度等方面设定了硬性规定,开启了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的发行,以PPP推进投融资模式改革,加快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等举措。然而,除了新债和置换债的发行取得显著成效外,其余的改革措施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高债务地区的财政风险变得更加严峻,;中央通过财政引导基金等方式变相为地方融资开路;地方违规举债或担保行为以新的名目出现,整体债务水平不降反升。究其原因,是地方债治理中规范与现实的巨大差异:规范方式单一性与不同地域问题多元性相冲突;因为缺乏地方财权的系统性制度安排,中央对地方“自发自还”的举债授权具有孤立性,央地整体财政关系的“变动不居”让这一孤立的地方行政财权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地方经营性行为形成的“统合治理”模式,使得约束地方政府信用的“控权规范”遭受抗阻,而难以达到割裂地方政府、地方国企和金融机构间信用关联的目的。进一步讲,规范与现实差异的治理难题,还源于缺乏有效的治理逻辑来应对政治逻辑与法律逻辑的冲突问题:灵活的政策安排往往会侵蚀法规范的安定性,弱化了法律约束;在新政改革初期,稳定的规范安排又会限缩政策的调整空间,弱化了行政组织的调控能力。在此情况下,为了准确把握改革的节奏,具有话语优势的政治逻辑压过了应急弱势的法治逻辑,使得关键性的举债政策变动,更多的是依赖体制内的政治性约束而达成,未充分照顾到多元主体的意见,从而造就“负和博弈”和政策反复,地方债治理尚未进入法治化、科学化的轨道上来。立足于行政法的视野,地方债治理中所遭遇的行政治理与地方治理的困境,实际上都是一个国家法内如何推行行政政策的问题。因而,无论从立法行政关系还是央地关系来看,首先都是一个行政宪制问题,需要行政权肩负宪法实施的使命,主动寻求法律与政策的平衡,在恪守行政法治主义理念的同时,探索政策合理的形成空间。其次,举债融资存在极具复杂性的政策考量,在行政法解释学进行正当性论证的规范考量之外,还应对政策形成的主体、政策工具选择和政策变迁逻辑等方面进行重点关注,以良善的行政自我规制来克服政策考量的恣意性问题。结合上述行政法原理的分析,地方债新政中的问题可以被视为国家治理的一系列问题:分权、控权、自我规制和协同治理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判断必须置身于地方性知识的考察之下,才能获得更具匹配性的规范策略。基于本土语境下对相关政制经验的法政策学观察,可以对当下规范举债融资权的核心内容进行提炼。首先,基于中国国情和地方省情,应当合理框定举债融资权力和责任的边界,并在不同公权力主体间进行配置。其次,面对举债“政策重于法规”的问题,应强化举债融资权运作中的行政自我规制,如完善地方举债决策组织结构、中央对地方的政治性约束软法化等。最后,因应举债政策的高度裁量性带来的民主赤字问题,须在健全举债融资的信息公开制度基础上,促进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到举债融资规制的过程中来。上述结合相关政制经验的理论观察,为举债融资权的规范建构设定了制度性前理解,在此基础上,围绕此项权力的讨论应重新回到“法治行政”的规范立场。而对于具体的举债融资的规则设计,应在权力约束目标基础上实现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中每一个具体环节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法律监控。由此,笔者借鉴了在“法治行政”方面取得重要理论突破的政府法治论,结合其“授权、限权、执权、平权”的内容进行具体安排:一是完善举债融资权的授权规范,通过完善地方财权规范中的关键条款将举债融资中的各项权责明晰化,以满足授权明确性的要求;二是对举债融资的用途和额度进行实体性控制,并对举债绩效进行适度的规范约束;三是于多方面对举债融资权行使的程序性控制;四是通过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协同治理来遏制举债融资的公共风险。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城市与乡村之间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形成了突出的二元发展结构。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城乡差别问题越来越突出。于是,各界对城乡一体化建设表示强烈
<正>集团管控战略从管控力度而言,可分为3个级次: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运营管控型我们在谈到集团管控时,总是喜欢去探讨管控的力度,即集权还是分权?其实,集团管控并没有
中世纪是指文艺复兴之前,从古罗马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完结到文艺复兴开始的时间,在此期间基督教产生了,它成为统治者治国的精神支柱,所有的社会领域都受到宗教的影响,宗教色
<正>猪口蹄疫遍及世界各地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猪的烈性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该病被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将其
对经济、政治和民情问题作出反应的不同类型的舆论,穿插融合、变动不居,形成复杂的结构和社会声呐系统。经济舆论是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测度器,政治舆论昭示权力及其意识形
<正>"坚守安全底线,践行改造宗旨"是我国监狱工作总体思路。在我国监狱工作的价值定位中,监管安全是监狱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监管安全,行刑秩序的维护、教育制度的落
本文介绍了一种根据音乐情感和内容创作舞蹈动作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贡献在于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根据样例数据库构建动作与音乐之间的映射关系。为了获得动作与音乐之间的映射
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公众开放提高了体育设施的利用率,缓解了我国目前体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同时,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也对学校设施的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保护公
作为《时务报》的经营者、组织者,汪康年在该报的创办、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清末的社会背景和汪康年的早年经历及其个性是促发其办报的基础和前提。汪康年善于利用各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一直受到语文教育专家、一线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自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教学总是处于这样的尴尬之中:阅读教学备受重视却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