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基多孔碳多尺度结构调控及分子/离子储存强化机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1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高效燃煤污染物脱除技术及大规模储能装置对于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多孔碳是重要的分子/离子吸附储存介质,既能用于污染物分子的吸附脱除,又可用于电化学储能过程电解液离子的吸附储存。多孔碳在吸附储能领域的巨大应用需求对其低成本、高性能、宏量制备提出迫切要求;煤炭是碳丰度最高的天然碳源,发展其向多孔碳转化是重要技术方向。
  构成多孔碳分子/离子储存活性的结构具有多尺度特征:表面化学属于分子或原子尺度,能改变碳电子分布及表面极性,作为活性位点强化对分子/离子的吸附能力;碳微晶由微纳尺度的类石墨结构组成,决定多孔碳的稳定性与导电性;由碳微晶堆叠形成的孔隙结构,是分子/离子储存的重要场所,属于微纳尺度。可见,实现“孔隙-微晶-表面化学”多尺度结构的调控,是提升多孔碳吸附储存能力的关键。因此,本文围绕“煤基多孔碳多尺度结构调控”及“典型分子/离子吸附储存强化”,从“孔隙调控”、“孔隙-微晶协同调控”、“孔隙-微晶-表面化学协同调控”三方面逐步开展研究,提出系列多尺度结构的调控方法及对目标分子/离子储存强化方法,为高性能煤基多孔碳制备技术及在吸附储能应用领域奠定重要基础。
  本文首先利用煤自身灰分,通过不同酸洗过程调控煤内部灰分组分与含量,经相同CO2活化过程得到不同孔隙结构的煤基多孔碳,深入研究了灰分组分与含量对孔隙发展作用机制,并围绕孔隙尺寸、配组与目标分子之间的匹配性,探究了典型结构煤基多孔碳与分子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准东去灰煤和盐酸清洗煤所得多孔碳为典型微孔碳,由原煤和氢氟酸清洗煤所得多孔碳为典型分级孔碳,中大孔发展是由灰分中AAEM组分的催化活化作用引起的;该方法在其他实验条件下同样具有适用性;对目标分子的吸附性能表明微孔结构有助于小分子吸附,分级孔结构有助于大分子吸附。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发现灰分中的Ca基组分对孔隙发展的作用最为显著,且含量低于1%,因此本文单独研究了外加钙源种类与含量对孔隙结构的调控机制,并探究了典型结构煤基多孔碳对目标分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发现外加微量(1-2 wt.%)Ca源的催化活化作用促进了多孔碳孔隙结构发展;通过改变Ca源的种类与含量可灵活地调控煤基多孔碳的孔隙配组与尺寸,且过量添加会造成孔隙结构坍塌与破坏;此外,对目标分子吸附性能表明小于0.7nm的微孔结构有助于尺度较小的气相分子吸附,大于2nm的中大孔结构有助于尺度较大的液相分子吸附。
  在多孔碳制备过程中,催化剂与煤基质的分散程度是决定活化过程孔隙结构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催化介质与煤基质的均匀、深度混合,本文提出基于低温熔融渗透作用的催化介质担载方法,实现了煤基多孔碳孔隙结构更深度地调控。研究发现以低熔沸点的无水FeCl3为典型催化介质,通过熔融渗透工艺实现其在煤结构内部均匀负载;限域在煤结构内部的Fe基组分,既能催化活化促进孔隙结构的发展,又可作为模板剂形成较小介孔结构,使所得多孔碳具有局部分级孔结构特征,比表面积高达1872m2/g,优于液相浸渍过程;该调控方法在较大的反应器内同样具有适用性;该过程制备的多孔碳对液相分子具有相对较高的吸附容量及分离特性。
  除了孔隙结构的调控,多孔碳的微晶形态(无定形、石墨化)是决定碳结构稳定性与导电性的关键,尤其对于电解液离子的吸附储存。因此,在上述孔隙调节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发展煤基多孔碳孔隙与微晶(石墨化度)协同调控方法,提出K2CO3一步高温化学活化工艺,基于K基组分在高温刻蚀反应中的造孔与催化石墨化作用,实现煤基多孔碳孔隙与石墨化度的协同调控,所得多孔碳在电解液离子吸附储能中展现优异的性能。研究发现在K2CO3一步化学活化过程中,多孔碳孔隙结构依次由极微孔向微孔和分级孔演变;碳微晶由无定形向石墨化结构演变,在较高反应温度下(1000℃及以上),实现了孔隙与微晶协同发展;该调控方法对其他碳源同样具有适用性;且石墨度较高的分级孔碳对尺寸较大的有机电解液离子的吸附容量及循环倍率性能最高。
  表面化学结构调控可改变碳结构电子分布及表面极性,或直接作为活性位引导多孔碳吸附能力增强。因此,本文在上述微晶、孔隙调控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表面化学结构的定向深度调控。针对碳材料中普遍存在的氧结构调控,本文提出基于无烟煤高温碳化耦合干冰球磨的方法,实现了类石墨化微晶与表面化学结构的协同,并以钠离子电池负极应用为例,对典型结构碳材料进行电解液离子体相吸附性能评价。研究发现通过此方法,能够在微纳米级的微晶边缘定向担载羧基结构,氧含量高达9.56at.%;所得定向氧掺杂的Char-CO2负极在2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3000圈几乎无衰减,仍能保持131mAh/g的放电容量;实验测试与理论计算都表明合理微晶堆积形态与表面化学结构引导的活性位点能够协同强化对Na+吸附能力。
其他文献
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氧化和降血糖等多种功效,可作为有机配体与高营养保健的微量元素形成配合物,多糖微量元素配合物因其具有特殊的结构性质和生理活性而备受关注。本文以过渡金属元素配位修饰香菇多糖获得香菇多糖金属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和体外总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并探究降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可为系统研究香菇多糖金属配合物的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本实验以香菇粗多糖为原料,运用Sevage法除
生物纳米流体的应用要广泛发展需要识别具有高导电性的纳米尺度通道的材料,且这些通道必须很容易大规模获得。被限制在纳米通道中的电解质具有与德拜长度相当的特征尺寸,其输运行为与其体相溶液有所不同,存在于通道内壁的表面电荷可以显著改变纳米流体的离子输运行为。更具体地说,由于静电力的存在,带电的通道内壁表面会吸引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反离子),同时排斥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共离子)。因此,随着通道内壁表面附近反
我国大豆产量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要依靠大规模进口国外转基因大豆,这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安全。同时由于种质资源的限制,传统育种很难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作物遗传改良开辟了新途径。  本研究从大豆T-DNA插入突变体中筛选到一株表型变异明显的材料,与对照相比突变体植株茎秆粗壮、分枝多、叶片大而厚、生物量大、单株荚数显著增加,单株产量增加20.9%。对其开展深入研
学位
茶树菇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营养成分含量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功能。栽培原料是影响食用菌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采用三种配方,配方一由48%的巨菌草(GJ)和30%的芒萁(DD)组成;配方二由48%的茶叶渣(WTL)、30%的木屑(SD)组成,最后以78%的棉籽壳(CSH)、20%的麦麸和2%的石灰为培养基,进行茶树菇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对茶树菇产量、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学位
当前沿海地区可持续地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受到日益关注,导致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沿海地区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进而带来环境氮(N)污染问题。由于氮饱和度将对沿海生态系统及其相关服务产生特别深远的影响,因而了解其如何应对不断增长的城市化进程是重要的。尽管先前的研究已经调查了城市化对全球不同生态系统中氮饱和度模式的影响,但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城市化研究结果具有相互冲突的格局(增加,减少或没有明确
锥形细胞是一类特殊的几何结构,最早是在金鱼草的花瓣中被发现,其独特的细胞形态对于虫媒的稳定着陆、花瓣表面温度和湿度的维持、光的反射作用等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拟南芥中也有报道,ARF、JAGGED、MYB、RHM1等蛋白参与了锥形细胞的形态建成,但对于锥形细胞的形成机制研究非常少见,本文通过对拟南芥中ANGUSTIFOLIA(AN)蛋白的相关研究,来解释锥形细胞形态建成的机制。  本课题对an-t1
背景:  衰老是人类无法避免的生理现象,而大脑对衰老特别敏感,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PD,Parkinsons disease)和阿尔兹海默症(AD,Alzheimers Disease)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人数直线上升。因此,关于衰老机制与抗衰老的研究一直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大脑衰老被认为是由年龄渐长导致的神经元数目逐渐减少和功能减退引起的,主要研究方向也集中于神经元。近年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站姿不稳等症状。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丢失,及神经元胞体内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异常聚集形成包涵体。一系列研究发现αS在PD的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的致病作用,向正常小鼠脑内注射αS原纤维可模拟PD的病理及运动症状。帕金森病可
学位
该文以小麦丰抗8号为材料,研究了Ca对10﹪PEG胁迫下小麦幼苗和悬浮细胞ABA诱导合志的影响.结果表进:低钙、EGTA、TFP预处理后,PEG胁迫下的小麦叶片RWC下隆迅速,并表现出快一慢一快的下降规律,对胁迫的适应性大大降低;上述处理使上麦生长受到抑制,根系尤为显著.与此相反Verapamil预处理则促进RWC及生长的维持,增加了植物对PEG胁迫下适应能力.对ABA含量的测定显示出Ca对胁迫后
学位
该文将不同长度的ORF与报道基因lacZ融合,构建了名为pMC1430-X和pMC1430-XT的两个系列质粒,分别测定它们在E.coliXL1-Blue菌株内表达出的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ORF对下游基因在翻译水平上的抑制可能是由它编码出短肽,然后短肽再以某种方式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