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蚜亚科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半翅目:蚜科)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扁蚜亚科Hormaphidinae隶属于半翅目Hemipera蚜科Aphididae,包括3个族:坚蚜族Cerataphidini、扁蚜族Hormaphidini、日本扁蚜族Nipponaphidini;是蚜虫类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类群,是研究进化生物学理论问题的理想模型。截止2016年1月,GenBank中已有蚜科7种线粒体基因组,但尚未涉及到扁蚜亚科。因此,基于比较基因组学探讨该亚科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以及从线粒体基因组的角度构建扁蚜亚科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择该亚科3个族的11个代表物种(坚蚜族5个、扁蚜族2个、日本扁蚜族4个)进行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最终获得4条完整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其余7个物种获得部分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本研究对已获取的线粒体基因组信息进行注释,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已获得的线粒体基因组信息,重构了扁蚜亚科系统发育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桦扁蚜Hormaphis betulae、巴西坚蚜Cerataphis brasiliensis、瘿裂扁蚜Schizoneuraphis gallarum、蚊母新胸蚜Neothoracaphis yanonis的线粒体基因组长度分别为15088 bp、14920 bp、14988bp、15080 bp;除巴西坚蚜外,其余3种蚜虫都编码37个基因(13个PCGs、22个tRNA、2个rRNA以及一个控制区);4种蚜虫的基因排列方式与假想祖先昆虫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排列方式相同。2.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为ATN (ATG. ATC、 ATT、 ATA);终止密码子主要有两种:T和TAA;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nad4的进化速率最快,coxl的进化速率最慢。3.蛋白质编码基因存在明显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每种氨基酸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密码子是NNA/NNU,这一点也反应了该亚科线粒体基因组中的AT偏好性。4.桦扁蚜、巴西坚蚜、瘿裂扁蚜、蚊母新胸蚜的AT含量各自为82.2%、84.2%、82.6%、83.9%,这一点亦反应了该亚科线粒体基因组的AT偏向性。5.22个tRNA中,只有trnS1(AGN)因缺失DHU臂无法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其余21个tRNA都可以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在tRNA的二级结构中存在一定的非经典配对现象如:A=A、G=U等;所有的rRNA结构都符合蚜虫类的典型特征。6.巴西坚蚜中缺失基因trnG(Gly);蛋白质编码基因nad3的基因序列是cox3基因序列的一部分,二者共有序列为351 bp。7.瘿裂扁蚜中,存在tRNA-like序列,编码trnS的基因序列,在N链上的序列可以编码trnW;肿胀网扁蚜中也存在tRNA-like序列,编码trnE的序列,在N链上可以编码trnF。8.基于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利用ML和BI方法构建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扁蚜亚科、坚蚜族以及日本扁蚜族均为单系类群。本次研究首次关注扁蚜亚科3个族的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并对获得的全线粒体基因组进行详细的注释;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手段,对该亚科3个族的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比较与总结;利用线粒体的蛋白质编码基因重构扁蚜亚科系统发育关系,进一步验证了前人的结果,补充了有效的系统发育信息。总之,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蚜虫系统发育关系、蚜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以及其他进化理论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其他文献
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等)是一类具有重要实用意义的色素,商业上被用作食品着色剂,营养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巴氏杜氏藻(Dunaliella bardawil,简称巴氏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药物发现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由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高效性,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方法逐渐渗
时空反演对称量子系统与传统的量子系统不同,系统的哈密顿量是非厄米的,但该系统在一定条件下仍具有实的能量本征值。我们通过对时空反演对称系统的研究,希望其能够在实验中
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对蛋白质结构、功能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将直接阐明生命体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机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临床前药理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方指数随气泡壁速度变化的理论,并将此理论应用到空化单气泡动力学的R-P方程中。利用数值计算得出绝热条件下及渐变多方指数修正后的R-P方程
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包括表型、生理、繁殖特征等)都是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长期进化的产物,其实质是遗传系统改变的结果。本研究以地黄属为研究对象,从物种分布区、繁殖特性、
当前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UCNPs)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已经获得极大地关注,这和UCNPs的特殊的光学性质是紧密相关的,譬如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光
绝大部分质体蛋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而后被转运至质体的。这些质体蛋白区别于其他蛋白之处在于N端都携带有一段典型的转运肽序列(transit peptide)。有意思的是,尽管这些转运
准确的物种鉴定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传统的物种鉴定主要依赖于经过专业训练的分类学家,他们通过观察生物体的形态进行物种鉴定和分类。传统的物种鉴定
近年来,随着微细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通道为研究主体的微型换热器相继出现,微尺度流动以及换热成为当前的关注重点。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高热流密度微型设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