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无解的书写——张贤亮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身份诉求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afdsfsd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通过身份诉求视角,考察张贤亮在新时期创作的一系列有关知识分子内容的小说,通过辨析相关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而探讨文体形式背后蕴含着的社会文化心理及其作者微妙的创作心态。本文主要通过四节展开论述。   第一节主要论述张贤亮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历程,并从张贤亮一系列知识分子小说中发现迥异的文体特征,进而明确本文所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   第二节集中分析张贤亮小说文本由“谁在说”,即“叙述者的转变”这一文体特征。在张贤亮的前期作品中,多出现遵循主流话语要求进行叙述的权威叙述者,由其完成对知识分子主人公历史遭遇与身份转变的确定性叙述;在其后期作品中,作者尝试着多种叙述者的设置方式,权威叙述者隐退,知识分子主人公的主体身份模糊了。   第三节集中分析张贤亮小说文本被“如何说”,即“叙事模式的转变”这一文体特征。在张贤亮的前期作品中,具有固定的叙事模式,文本中常常出现一些带有特定功能的情节和角色:在其后期作品中,固有的叙事模式被打破,先锋派小说中的多种叙事手法应用其中,本节重点分析元叙事以及反讽等叙事手法的使用对文本的特殊影响。   第四节集中分析张贤亮小说文本在“说什么”,即“故事以及知识分子主人公形象的转变”这一文体特征。张贤亮的前、后期作品有着大致相同的故事内核,但知识分子主人公形象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后,通过分析张贤亮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及其特殊的创作心态,指出作者完成了对知识分子现实身份诉求这一问题的无解的书写。   结语部分,肯定了张贤亮对知识分子身份诉求问题所作的思考与书写,认为张贤亮的这一系列作品能引发人们对该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其他文献
在1940年代,“诗人节”曾是文化界的一个重要事件,发起的是当时在重庆的一些诗人。随后,这个节日的庆祝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成为抗战期间关于诗歌应该怎么写、什么是爱国、怎
学位
文章分析了芜湖水利发展现状,建立了芜湖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并对现状进行评价,明确了芜湖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任务,探索了芜湖水利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为其它城市科学推进水利现代
本文以明清章回小说开场诗和收场诗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四大名著为中心,从明清章回小说的开场诗和收场诗界定入手,进行分类、分析和梳理。明清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的高潮
李贽“童心说”之思想理论,肯定人的各种自然、真实之情感,提倡真实、自然的人性论,反对矫饰、虚假的伪性风气,以“童心”、“真心”为士人德性修养之根坻。基于这样的哲学思想,李
城市作为现在人们的主要生活空间,其发展程度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进步程度和经济实力。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许
每一新事物的形成总有其演变之迹可寻。现代词学从产生到确立即有这一演变的过程。《词学季刊》恰处于这演变过程中的临界点。在《词学季刊》之前的三十年是现代词学的萌生期
由于两岸绝大部分堤防未经系统性整治,洪水泛滥,险情隐患年连发生。青弋江堤防较低的防洪标准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亟须进行整治。本文结合青弋江堤防现状调查成果,
本论文试图以汉文化为视角,来考察一休宗纯(以下简称一休)的狂放及其与汉文化之间的具体而微的关系。论文采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和细读文本的方法,首先梳理中国古代狂放文
学位
期刊
本文针对白莲崖拱坝坝基局部渗漏问题,通过观测数据和检查分析,找出渗漏原因为坝基浅层裂隙连通所致,提出了可靠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希望对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