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对蜈蚣草去除地下水中砷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eknow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因此,高砷地下水的治理技术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高砷地下水中往往存在着砷-氟共存的现象,研究氟对砷去除效果的影响对于高砷水的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蜈蚣草是一种砷的超累积植物,能够快速有效地环境介质中的砷。本文在水培条件下,研究蜈蚣草的砷累积性和除砷过程中砷形态的变化以及氟对蜈蚣草除砷的影响。在不同培养时间下,蜈蚣草对水中不同形态砷的累积性不同。暴露在4.3 mg/L的AsⅤ溶液中1天后,蜈蚣草根部的砷累积浓度略高于叶部的砷累积浓度,转移系数为仅为0.81。AsⅤ处理16天后蜈蚣草中砷累积转移系数为2.83,而As(Ⅲ)处理16天后蜈蚣草中砷累积转移系数为4.96。砷-氟共存条件下,初始砷浓度相同,F-浓度不同时对蜈蚣草除砷的影响不同。在去离子水中AsⅤ初始浓度为5 mg/L,共存F-浓度为1 mmol/L时,F-对蜈蚣草累积砷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植物体内砷转移系数有所降低。但当共存F-浓度为4 mg/L和6 mg/L时,却比F-浓度为0 mg/L,1 mg/L和2 mg/L的累积浓度高。蜈蚣草去除离子水和营养液中砷时,溶液中AsⅤ基本不发生还原作用,但是As(Ⅲ)在去离子水和营养液中分别在试验后4天和6天全部氧化为AsⅤ。F-浓度对As(Ⅲ)的氧化过程没有显著影响。蜈蚣草与As(Ⅲ)处理中,溶液中AsⅤ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离子水中,试验后6天AsⅤ浓度达到了最大值;营养液中,实验后4天AsⅤ浓度达到了最大值,之后慢慢减少。砷-氟共存时,蜈蚣草叶部和根茎部中不同形态的砷累积浓度均表现为:叶部主要为A(sⅢ),占总砷的60.41%~76.9%;根茎部主要为A(sⅤ),占总砷的68.49%~85.99%。共存F-对蜈蚣草体内不同形态砷的分布没有显著影响。由页岩陶粒、沸石、石英砂和蜈蚣草构建的小型人工湿地除砷过程中,基质在系统运行的初期对水中砷起到一定的拦截作用,系统运行稳定后主要是蜈蚣草去除水中的砷。当进水As(Ⅲ)浓度为1 mg/L,单个系统稳定后的除砷率在7%左右,而两柱串联后的去除率在22.2%~66.6%之间,最后稳定在33%左右,高于单个系统的除砷率。
其他文献
等离子体通常被人们称为除固态、液态、气态之后的另外一种物质状态即物质第四态。低温等离子体在工业上的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在大气压下以介质阻挡放
文章首先对污水处理相关政策进行了介绍,其次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污水处理价格指导提出了建议措施。
目的:研究构建一套科学、系统、有效、可行的适宜卫生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并制定评价方法,为适宜卫生技术库的建立和充实、完善奠定基础,为适宜卫生技术筛选和推广应用提供良好条件
随着近些年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融资双方使用对赌愈发频繁。成功的对赌能使投资人和目标公司实现双赢,但若对赌失败,双方通常会就融资方是否应当履行补偿协议产生纠纷。由于我
以基建矿井为工程背景,以掘进工作面危险源为研究内容,从分析基建矿井掘进工作面特点入手,得到了基建矿井掘进工作面的各个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了基建矿井掘进工作面面临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前预备研究,通常以量化而非质化方式进行。然而,量化研究较多注重任务预备的结果而非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预备行为容易被忽视。本研究尝试填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本周访英期间,双方共签署数十项政府和商业间协议,内容涉及金融、科技、教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总额超过300亿美元。李克强提出争取实现2015年中
学位
根据2003年实测数据,运用物质纵向输移模式计算了丰水大潮期伶仃洋西槽的水量和泥沙纵向输移量,研究了伶仃洋西槽洪季水沙纵向输移机制及水量输移特征,并针对泥沙输移特征,用底层
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含镁质类膨胀剂的水泥砂浆在硫酸盐溶液中浸泡1a后的微观结构,提出了硫酸盐溶液在水泥基材料中的3种迁移方式;通过SEM-EDS分析得出了该水泥基材
为研究与分析多功能热泵机组在供能和用能方面的匹配问题,建立了该机组不同工况能级分析模型、并推导了相应的表达公式。继而进行了理想工况与采用制冷剂后不同工况下的能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