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小品作为“乡愁”的载体及其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住乡愁”是当前城镇化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特征。集体记忆作为乡愁的内核,其重要内容为村民共同经历下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人、事、物。唤起集体记忆是“记住乡愁”的重要途径。在乡村快速发展的当下,凭借场所保护留住“乡愁”已日益艰巨。景观小品因体量小、分布灵活,而成为一种能够匹配城镇化发展速度“记住乡愁”的新途径。研究借媒介记忆理论将景观小品视作“乡愁”的载体,通过记忆提取、记忆再现、记忆唤起三个主要步骤分析景观小品的题材、形式和成效。以杭州市“桐庐-富阳”传统村落带的东梓关村、环溪村、荻浦村三个近郊村为研究案例,通过内容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及访谈分别研究景观小品记忆题材的信息源头、探明景观小品对集体记忆内容的回应及再现。并基于村民感知分析小品对记忆的唤起,从而判断景观小品对“乡愁”的触发效果。研究发现乡村景观小品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受乡村旅游带动,小品强调“独特性”却忽视了平常却重要的集体记忆题材,且多分布于旅游景点较集中的老村,忽视了更需记住乡愁的新居民点。二是小品缺少对村民生活习惯及经验的设计考虑,且形式缺少创新,以标识牌居多。三是忽视了口口相传、处于消失边缘的重要的古老记忆。此外,研究发现有效唤起记忆的景观小品具有五个特征,即适宜的选址;以高重要性记忆为题材;具有明确、具体的形象;与村民生活关系密切;起到旅游标志作用。为充分发挥景观小品作为“乡愁”载体的作用,研究最终提出结合乡村发展的多面性、注重村民生活的日常性、兼顾乡村风貌与形式创新的设计策略,并在荻浦村新区和环溪村老区进行设计应用,形成景观小品的设计图和实体模型。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健康与可持续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成为了人居环境建设与更新的重要议题。研究证明,城市绿地可以为公众提供改善身心健康、远离日常烦恼的场所,并显著降低压力产生的风险。较多研究表明,创建高质量的城市绿地对促进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却鲜有报道以情绪反应维度来评估城市绿地的空间质量。基于此,本研究以西湖城市绿地为例,分别利用模拟环境实验和真实环境实验探究公众情绪健康效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体现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面对当前地区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的重大战略。老挝与中国毗邻、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地缘相近、理想信念相通,是中国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优先方向。当前,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但中国国内对其的认识大多来源于中文报道,对老挝国内的舆论反馈不甚了解。老挝主流媒体是老挝官方和社会话语的重要载体,其对中老命运共同体的报道能够反映该理念在老挝国内的实践进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