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一M比一M+VP”格式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kunain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结构、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X+一M 比一 M+VP”格式进行研究。句法结构上,对“X”、“一 M 比一 M”和“VP”进行分析。“X”作为比较主体,常是体词性和谓词性成分。“X”与“VP”是话题与述题关系。“一 M 比一 M”是修饰“VP”的状语成分。“一 M”与“X”是类似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X”扮演“集合”的角色,“一 M”扮演“元素”的角色。“一 M”是数量结构,前后“一M”形式相同,但实际所指不同。“M”一般为时量词、动量词和物量词。“VP”是格式中的结论项,句子的重心所在;语义上,该格式有两种语义。一是递进性差比义,包括客观比较义和程度变化义。此时“M”由时量词和动量词充当,语句中伴随着时间序列的存在。二是遍指性非差比义,表达比较参项共同具有的程度较高的性状,语义重心已经偏离了比较。此时“M”由物量词来充当,语句中也不再有时间序列的存在;语用上,从预设、焦点、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预设方面,格式蕴含的基础性预设是比较对象存在某种程度相对较高的性状,这种程度是与说话人的心理预期相一致的。当表达递进性差比义时,格式的预设与基础性预设一致;当表达遍指性非差比义时,格式的预设是比较对象在“VP”的程度上不相上下,同时语句中蕴含强烈的主观情感。焦点方面,“VP”是该格式的焦点,既是自然焦点也是对比焦点。该格式的焦点标记方式有语序、重音、焦点标记词,以此达到提示焦点、强调焦点的作用。修辞方面,“X+一M 比一 M+VP”使用了夸张、借代、反复的修辞手段,并借格式中数字“一”的模糊语义,“一M”的指代及前后“一 M”语音的重复让格式有了一定的修辞功能,使表义更加丰富多彩。最后,对“X+一M 比一 M+VP”与“X+越来越+VP”和“X+都+VP”进行了对比。该格式表达递进性差比义时,与“X+越来越+VP”有一定的相似性;该格式表达遍指性非差比义时,与“X+都+VP”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结构、形式、和语用的对比,希望对“X+一M 比一 M+VP”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英语基础教育,同时还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以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于英语这门学科来说,属于语言学科,在学习英语阅读时会接触到大
含氮杂环化合物对我们人类有着诸多的影响,从衣食住行到科技进步,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们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其中具有喹啉类和喹唑啉酮类骨架的含氮杂环化合
在祖国医学的临床应用中,中药炭药是最具特色的药物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药炭药在炮制时讲究“存性”,即药物的炭性与功效性应处于某一适度范围内,不能太过也不能
目的体外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真菌葡聚糖(curdlan)能否活化支气管上皮细胞内 NLRP3 炎性小体(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OD
自然界中,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并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多取代吡咯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氮杂环化合物,是许多天然产物的重要结构单元,也是许多药物和材料结构的重
马尾松实生苗造林因侧根欠发达而影响成活率,其无性繁殖生根困难制约了无性系育林。为从源头解决马尾松生根问题,有必要开展其生根相关的基因研究。已有研究表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参与植物根系生长发育,PIN蛋白是生长素极性运输过程中重要的输出蛋白。因此,本论文针对马尾松PIN基因家族的PmPIN1和PmPIN2基因,通过同源克隆技术、实时荧光定量分析、亚细胞定位检测、农杆菌侵染技术、表型与荧光蛋白观测、酶联
爆破振动对山区岩堆隧道进口段和洞口岩堆边坡影响作用明显。本文以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为手段,并以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田桓铁路大前石岭岩堆隧道进口段及洞口岩堆
目的 探讨海桐皮汤薰洗对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的有效性,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观察3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术后
本论文研究一种新的制备聚合物复合微球的方法-相反转聚合法,通过相反转工艺制备应用于激光打印机色粉粘结树脂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与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的共混物微球,
本文利用1973201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地面降水量网格资料以及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提供的降水资料等,通过相关分析、合成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按年际、季节、季节内变化探讨了印度夏季风对高原夏季降水以及其期间的大尺度环流的影响,进一步,还分析了印度夏季风和高原夏季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印度夏季风影响下的高原东部、西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