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F-ET过程中不同时期雌二醇及其日上升率与助孕结局的相关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约为40%~50%左右,但如何提高临床妊娠率仍是临床医生需要解决的重要医学难题。目前,许多学者通过对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水平等,可能影响助孕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预测IVF助孕结局。本研究旨在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过程中新鲜胚胎移植(Embryo embryotransfer,ET)周期中不孕患者的取卵(Oocyte pick-up,OPU)日和移植日血清E2水平及其日上升率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生殖医学中心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计算每位入组患者的OPU日和移植日血清E2日上升率。严格筛选出OPU日和移植日E2水平上升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患者,共纳入192个研究周期。根据E2日上升率范围和中位数进行分组:OPU日E2日上升率<12%为A组、12%~24%为B组、>24%为C组;移植日E2日上升率<30%为D组、30%~50%为E组、>50%为F组。分别比较OPU日和移植日各组间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以及一般临床资料。结果:1.OPU日E2日上升率一般临床资料比较,OPU日E2的日变化率不同水平的容受期子宫内膜厚度、Gn用药总天数和总剂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容受期子宫内膜下穿支血管数目、BMI、不孕年限、b FSH水平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OPU日E2日上升率不同水平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2.移植日E2日上升率不同水平的年龄、BMI、不孕年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日E2日上升率不同水平的容受期子宫内膜下穿支血管数目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日E2日上升率不同水平的胚胎着床率或临床妊娠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妊娠成功组和临床妊娠失败组的不孕因素和受精方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成功组与临床妊娠失败组的年龄、BMI、移植周期数、b FSH、子宫内膜厚度、Gn用药总剂量和天数、OPU日E2日变化率、取卵数以及成熟卵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成功组与临床妊娠失败组的不孕年限、容受期子宫内膜内穿支血管数目、HCG日、OPU日、移植日E2水平和移植日E2日变化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HCG日、OPU日和移植日E2水平预测妊娠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1[95%CI(0.583,0.739),P<0.05]、0.684[95%CI(0.612,0.756),P<0.05]和0.715[95%CI(0.645,0.785),P<0.05],提示HCG日、OPU日和移植日E2水平可作为妊娠结局阳性的预测因素,三个时期E2水平预测妊娠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两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OPU日和移植日E2日变化率预测妊娠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3[95%CI(0.494,0.653),P>0.05]和0.437[95%CI(0.358,0.515),P>0.05],提示OPU日和移植日E2日变化率不可作为妊娠结局阳性预测因素。5.Logistic回归分析:OPU日E2水平可作为独立预测因素与妊娠率相关(P<0.05)。OPU日E2日变化率中组的临床妊娠阳性概率是OPU日E2日变化率低组的6.695倍(P<0.001),OPU日E2日变化率高组的临床妊娠阳性概率是OPU日E2日变化率低组的1.357倍(P>0.05)。移植日E2日变化率中组的床妊娠阳性概率是低组的0.522倍(P>0.05),移植日E2日变化率高组的床妊娠阳性概率是低组临床妊娠阳性概率的0.284倍(P<0.05)。结论:移植日的E2水平均低于OPU日或HCG日血清E2水平,但移植日的血清E2上升率幅度高于OPU日。HCG日、OPU日、移植E2水平均对临床妊娠结局有预测效果。OPU日E2水平可作预测妊娠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ET周期中,OPU日E2日上升率太高(>24%)或太低(<12%)提示临床妊娠结局降低。移植日E2日上升率太高(>30%)可能预示临床妊娠结局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妊娠是育龄妇女的重要生活事件。本研究探讨乐观在关于妊娠晚期孕妇的睡眠质量和焦虑症状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对妊娠晚期孕妇的焦虑症状进行了解,丰富了改善妊娠晚期孕妇焦虑症状的干预措施的理论基础依据,探索干预孕妇主体心理特征乐观的方向,培养乐观的思维方式,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以促进母婴健康。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01月,选取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中
目的:对比血液灌流与丙种球蛋白治疗过敏性紫癜伴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1-2019.12我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诊断过敏性紫癜及消化道出血共39例患儿,根据患儿是否行血液灌流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分为灌流组和丙球组,收集临床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患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调查,了解有无消化道出血复发及肾脏损伤,从而分析血液灌流与丙种球蛋白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性;结果:1)灌流组20例(包括2例
目的:双酚A(Bisphenol A,BPA)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用于合成聚碳酸酯塑料和环氧树脂。研究发现孕哺期BPA暴露导致子代大鼠股骨、尾椎长度下降、生长板软骨厚度降低、骨骼矿化率下降等。然而,关于孕哺期BPA暴露对子代大鼠长骨软骨内成骨过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饮水染毒的方式对妊娠期和哺乳期母鼠进行BPA染毒,观察孕哺期BPA暴露对子代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终
目的:研究Baska喉罩和I-gel喉罩在小儿眼科全麻手术的应用效果,通过比较气道密封压,通气效果,置入难易程度,首次置入成功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行眼科全麻手术8-12岁的患儿60例,采用计算机软件将其随机分配至Baska喉罩组(B组)或I-gel喉罩组(I组),每组各30名患儿。麻醉诱导使用丙泊酚3 mg/kg、瑞芬太尼1μg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喘息的危险因素,研究不同危险因素对再发喘息的影响程度,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策略。研究方法:选取2016.1月—2018.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呼吸病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492例纳入本研究,按毛细支气管炎后是否再次发生喘息分为喘息组(147例)及非喘息组(345例),对入选病例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危险因素,并计算有不同危险因素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再发喘息几率。结果
目的:了解沈阳城市地区脐带血金属元素水平,分析金属暴露与胎儿发育和新生儿体格之间的关系,为科学评价胎儿环境金属暴露现状及环境金属暴露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招募2018年至202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自然分娩或剖宫产的母婴263对,收集新生儿脐带血样品、孕妇基本人口学信息和健康信息状况、胎儿B超检测的发育情况和新生儿体格测量的指标。排除信息不完整和溶血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类金属元素,也是一种公认的环境毒物。饮水砷暴露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长期慢性暴露于砷与神经发育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语言和社交障碍,兴趣受限,重复刻板样行为,常伴有焦虑、学习记忆障碍及注意力缺陷等症状。AS
目的:探讨儿童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分型及其对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分型治疗组,对照组为单一模式治疗的25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7.0岁;分型治疗组为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小儿外科门诊进行治疗的145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年龄范围5-14岁,男68例,女77例,分型治疗组患者全部行盆底表面肌电评估,肛门直肠测压或尿流动力学检查并分型,根据分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食管反流(GER)与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7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住院期间完善24h胃食管动态双p H-阻抗检查的早产儿。根据其结果,分为GER阳性组和GER阴性组,比较两组早产
目的:探讨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在高龄产妇子痫前期早期的变化趋势及其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2017年12月-2019年11月期间,产科随诊、分娩,资料相对齐全的100例高龄产妇(年龄>35岁)。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版)》为诊断标准,其中子痫前期32例,设为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30例,设为妊娠高血压组;同期孕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