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孢酵母类胡萝卜素应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胁迫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限制着生物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耐盐胁生物学研究对揭示耐盐调控机制以增强经济作物耐盐性的分子育种改良,具有重要价值。目前有关耐盐生物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植物学方面。海洋红酵母由于长期生存于高盐的海洋生态环境也一定已经进化出应答和抵抗盐胁迫的物种特异性调控机制。然而,有关海洋红酵母的耐盐机制的研究却甚少。因此,本文以一株掷孢酵母属海洋红酵母为材料,对其进行了盐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类胡萝卜素含量、活性氧水平、转录组学、代谢组学以及基因组学分析,主要获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在0.75 M NaCl胁迫条件下,掷孢酵母圆酵母素和红酵母红素的产量发生极显著的提高,胞内活性氧水平显著提高。利用二苯胺抑制类胡萝卜素合成后,掷孢酵母的耐盐性显著下降,胞内活性氧水平发生极显著的提高。盐胁迫条件下,掷孢酵母通过增加圆酵母素和红酵母红素产量以清除过多的活性氧作为其最主要的耐盐方式。圆酵母素和红酵母红素应被列为两种新颖的高效生物耐盐性分子。2.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在0.75 M NaCl胁迫条件下,掷孢酵母细胞中共有3849个基因发生了显著差异表达,其中2019个上调和1830个下调,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crt E、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crt I、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crt YB显著上调,这应为圆酵母素和红酵母红素高产的主要原因。其它抗氧化酶和常见耐盐通路编码基因也发生了显著差异表达,应为掷孢酵母次要耐盐方式。3.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在0.75 M NaCl胁迫条件下,在掷孢酵母细胞中共鉴定出4862个代谢物,其中104个上调,272个下调,这些代谢物显著富集在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脂类代谢通路。通过与转录组贯穿分析发现,共有代谢通路大多富集于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脂类代谢通路,其中28个基因和8个代谢物在掷孢酵母响应盐胁迫时起到中心调控作用。4.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掷孢酵母基因组大小为20.09 M,包括54个scafold,5963个编码基因,N50为2038020 bp,GC含量为47.59%。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掷孢酵母中涉及膜形成,能量代谢和细胞移动的物种特异性基因,应为其弹射掷孢子的主要原因。综上,探索掷孢酵母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将为为耐盐生物学研究提供海洋红酵母的基因资源和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依据入院的ACA、ANCA检测结果分为ACA阳性组、ANCA阳性组和阴性对照组(ACA和ANCA均为阴性),比较3组的神经功能损伤和动脉狭窄情况。结果:ACA阳性组33例,ANCA阳性组17例,阴性对照组106例;3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
病理性心肌肥厚对于现代肉鸡养殖业一直是潜在的难以解决的代谢性疾病,不仅对肉鸡种群的健康存在威胁更是对养殖业的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病理性心肌肥厚常常伴有心肌细胞凋亡,而钙蛋白酶-1(calpain-1)介导的凋亡途径在心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牛磺酸已被证明可通过抑制calpain-1活性来减弱细胞凋亡而且还具有抗氧化,抗凋亡和维持心脏健康的功能。本试验旨在确定牛磺酸是否可以通过抑制calpain-
干旱是限制芸豆生长的重要因素,探索芸豆苗期干旱胁迫响应,对芸豆高效生产和抗逆性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选用龙芸豆10号和龙芸豆17为试验材料,进行苗期芸豆干旱胁迫响应及转录组分析等研究,明确干旱胁迫对苗期芸豆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确定芸豆抗旱鉴定生理指标和抗旱育种目标。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芸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以期为今后抗逆基因挖掘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数据和方法。主要研究结果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是二年生观叶植物,属十字花科芸薹属,丰富的叶形和叶色,优良的耐寒性,使其成为秋冬和早春的重要观赏花卉。叶形是主要观赏性状,裂叶风姿独特,但其遗传规律说法不一,控制裂叶的关键基因也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高代自交系裂叶‘F0819’和圆叶‘S0835’为亲本,构建分离群体,对裂叶性状进行系统深入的遗传分析;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BSA-s
CO2排放增多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将使地球生态系统处于气候不断剧烈变化的环境中,这种趋势是危险的,也是难以逆转的。其中,农业、林业及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排放源,提升土壤固碳已成为削减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中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每年产出的大量秸秆难以全部直接还田,由此引发了对秸秆炭化还田技术的探
本文以我国自主选育的平欧杂交榛(Corylus avellana×C.heterophylla)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1年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初果期的平欧杂交榛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树体结构和产量的生物学效应;以平欧杂交榛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欧榛、平榛和毛榛为对照,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平欧杂交榛幼苗紫杉醇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取得了以下的研究结果:1、11g/株和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它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对土壤的质量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在保持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土壤有机碳(SOC)普遍存在空间异质性,SOC的时空变异性随着农业发展和土地利用管理的要求,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精准地估算SOC以及分析其时空变异性和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农田土壤有机碳库不是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人们不合理的耕作活动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与水土流失。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显示,东北黑土区100~5000 m的侵蚀沟共有295663条,严重破坏耕地,降低粮食产量。目前对于东北地区侵蚀沟分布规律及重建问题研究较少,理论基础的不足严重制约了该地区侵蚀沟防治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坡面是侵蚀沟的载体,坡度和坡向是坡面的基本属性。为了明确坡沟关系,论文首先研究了侵蚀沟分布
地膜覆盖是我国北方旱作农业中的重要技术措施。秋季覆膜作为在春季覆膜基础上通过延长覆膜时间而构建的地膜覆盖方式,其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具有缓解春季干旱的作用而呈现出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然而,目前关于秋季覆膜对于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以及团聚体和微生物对其影响机理尚未得以揭示,并且对土壤碳进行系统的机制分析对构建低碳型地膜覆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利用位于辽宁阜新的四年观测试验,对比研究裸地不覆膜
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利用秸秆资源,杜绝秸秆资源浪费和焚烧现象,但是由于秸秆不易腐烂,留在地表影响播种质量和出苗率,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增加等不良现象。东北棕壤土区耕地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模式和长期高强度开发,导致土壤耕层出现了“浅、实、少”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相关专家提出结合秸秆还田和构建合理耕层结构的秸秆深埋还田。秸秆深埋还田既能培肥地力又能提供良好的播种环境,形成结构合理、深厚、肥沃的耕层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