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福州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国家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推行健康中国战略。在此背景下,城市公园作为兼具公共性和服务性的重要户外活动空间,探究城市公园与居民健康的相互关系,对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园的健康效益,推动“健康中国”理念在城市公园设计中落地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阅读相关理论及文献,确定公园使用者行为作为城市公园景观干预公共健康的途径。以福州市为例,结合SOPARC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选择西湖、温泉、左海三个公园为研究对象。调查居民在其中的分布情况、行为活动现状,借助SPSS分析公园环境与使用者行为活动的关联性。同时在选择的公园及周边场地发放问卷,调查公园使用者的活动意愿、对公园使用后的环境质量评价和健康效益评分等,补充了解使用者的主观评价。利用回归模型等数理方法,分析城市公园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不同使用者类型行为活动差异较大。休息日居民活动人数多于工作日,上午及傍晚是居民活动的高峰时段。来园的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最多,青年人最少。老年人和儿童是公园的主要活动群体,中年人很少参与到活动中。(2)公园主题风格会影响居民行为活动类型的选择。自然要素多,观赏性佳的公园,居民倾向在其中静态休闲、文化娱乐、游赏观察。公园空间开放、无遮挡,有较多活动设施会吸引居民开展动态健身、游赏观察。(3)对居民在公园内聚集和行为活动有正向影响的场地环境要素包括:构筑物、小品、休憩设施、路灯照明、活动设施、特殊铺装等公园景观设施,构筑物空间、可见水景的滨水空间、一定面积的广场空间等空间类型,植物种类丰富度和群落结构类型。(4)公园微观环境质量对居民健康有显著促进效益,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5)环境的美观对居民健康有直接影响;交通便利和自然景观能提高居民到访公园频率,安全程度能促进居民进行中高强度的休闲体力活动,间接影响居民健康。居民主观健康与社会健康效益成显著正相关;到访公园频率与生理效益成显著正相关;休闲体力活动强度与生理效益、总体生活质量成显著正相关。良好的公园微观环境可以加强公园健康效益。(6)最后在实证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公园景观设计提出优化策略:将全民健身理念落实到公园景观设计中;增加适老性的公园场所;构建支持多类活动的空间环境;提供个性化设计满足各阶段人群特征需求差异;完善促进居民健康的服务设施。旨在为充分发挥健康效益的城市公园建设提供建议。
其他文献
统编教材在编排方式上建立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将自读课文作为连接教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但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师生不重视自读课文,教师将自读课文上成教读课文,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有待提高等问题。合作学习主张四人或四人以上组成学习小组,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从旁辅助和引导,从而完成某一教学环节,达成某个教学目标。这与自读课要求学生独立思
学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迈入帝国主义阶段,英国对英属印度的殖民统治政策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新的阶段,受到布尔战争的影响,略显颓势的英帝国在印度既要应对沙俄帝国在中亚地区争夺霸权的外部挑战,又要应对印度内部蓬勃发展的民族主义运动。寇松勋爵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接受总督任命而前往印度,开启了从1899年至1905年的七年印度总督任期。寇松总督以“帝国恩赐者”自居并对英属印度展开了全方位的治
学位
传统民居中的厅堂空间,作为生活和仪式活动的场所,其承载的场所精神是一代代人的记忆,也是传统民居文化中的核心特质之一。然而,过度的城市开发导致了历史文化建筑的破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传统村落人口涌入城市,场所精神空间载体的破坏和记忆载体的转移加剧了传统民居厅堂场所精神的消逝。直到今天,这一问题仍然在不断加剧,尚待解决。近年来,随着国家开展乡村振兴运动的推进以及保护我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策的实施,形成
学位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老龄化社会。但现阶段城市升级建设对于老年人的室外活动需求关注较弱,而老年人对于室外活动的需求却是十分重要且亟待解决的,室外活动,尤其是集体活动的参与可以使老年人增加幸福感和自我的认同感,在老年人的心理层面也有很多益处。目前涉及到老年人的公共空间设计以无障碍相关为主,涉及到热环境的研究不多,针对福州地区研究更少。因此,老年人在室外空间的热环境主观感受与评价,以及对于热舒适性和空间设施
学位
在城市景观由增量扩张转为存量提升,景观治理细化至街道层面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化、实时化、体系化检测街道景观视觉质量成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议题之一。由此,如何科学高效的系统化评价城市街道视觉景观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城市地理空间的信息挖掘、景观要素量化及空间可视化表达日趋丰富,可为街道景观视觉评价提供助力。作为新兴的开源数据,街景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更新快、时效性强等特
学位
城市公园绿地是人们日常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植物景观是城市公园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游客游览体验的重要媒介。研究以福州市5个典型城市公园为例,采用样本统计分析与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得出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的声源感知、总体声景感知和物理声学特征及其差异特征;采用Spearman’s rho相关性分析与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声景与声源感知、植物景观主观评价、植物群落客观属性、视觉景观
学位
本文利用茶皂素制备了洗发香波、沐浴露、洗洁精等产品,测试了不同茶皂素含量洗涤产品的理化指标并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茶皂素质量分数在0.3~2.0%时,洗涤产品的感官、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在高温低温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起始泡沫高度均在125~170mm,且ΔH逐渐变小,有良好的发泡力和稳泡能力;随着茶皂素含量的增加,降低了洗涤产品体系的黏度,同时也提高了洗涤产品的去污能力。
期刊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表覆盖类型以及景观格局的演变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城市热岛现象成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如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成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城市蓝绿空间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对热岛效应的缓解称为冷岛效应作用。因此对蓝绿空间的冷岛效应研究是目前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重要方式。本研
学位
长久以来,“十八大”、“十三五”、“十九大”、“十四五”一系列的国家政策均体现了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公民文化素质培养的高度重视。积极响应新时代政策,将文化艺术融入生态公园,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特色城市公园,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与文化自信,为公民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科学引导,是风景园林学科未来的重要议题之一。植物景观是城市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园林元素,兼具美丽、生态与文化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超大型城市面临的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问题日益严重,威胁城市安全。调查了近年全球范围内典型城市极端暴雨灾害事件特征及其应对不足的经验教训,梳理了典型区域应对洪水灾害的韧性城市建设成果。以北京市为例,在系统分析其历史洪涝灾害特征、洪涝灾害防控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立足韧性城市建设视角,从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组织体系等方面,探讨超大型城市极端暴雨洪涝应对策略及洪涝灾害防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