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致残率较高的一类疾病。KOA的病因是膝关节的局部损伤及炎症和慢性劳损共同引起的关节面软骨变性,其早期主要症状以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为主,常因劳累、受凉或轻微外伤而加剧。到了晚期会出现明显的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缓解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获得长期稳定的手术之一。由于术中涉及到广泛软组织剥离和大量骨质切除,TKA术后常伴随中、重程度的膝关节疼痛。若术后镇痛不足,可导致早期主动和被动功能活动延迟、住院时间延长,并且还可能诱发血栓形成、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者演变成慢性疼痛,造成阿片类药物的依赖,从而极大的影响到后期的康复效果。TKA的传统镇痛方法多种多样,但均具有各自的优缺点。目前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nal block,ACB)和局部浸润性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LIA)在实现早期康复和最小副作用上都比传统镇痛方法如硬膜外镇痛、股神经阻滞镇痛和阿片类药物镇痛等具有优越性。然而,ACB虽不影响患者股四头的运动,但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中、重度疼痛效果欠佳,尤其是对于来自膝关节后方的疼痛效果最差。LIA可抑制手术炎症、减轻疼痛,但大量研究表明LIA镇痛方案疗效不一,且镇痛时间短。同时,在LIA的最佳成分和渗透技术方面暂无统一最佳方案。采用单一的西医疗法毒副作用多,依从性差。中西医联合治疗不仅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性高、经济效益高。中医综合镇痛方案较多,如中药、电针、推拿、耳针等。随着传统医学的发展,中医已经逐渐加入多模式镇痛的行列,如术中针药复合麻醉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从而缩短住院时间;TKA术后耳部穴位刺激可延后止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减少补救镇痛药物的追加;冷疗可以减少甲状腺结节的术后疼痛等。中医辅助术后镇痛的方案较多,但中医中药疗法作为手术的预处理对患者术后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浮针疗法(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FSN)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皮下使用针具大面积扫散,配合再灌注活动,已被大量报道可安全应用于KOA的治疗且疗效显著;并有相关报道发现,浮针疗法可缓解TKA的术后疼痛和改善早期功能锻炼。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术前对次日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行避免麻醉、镇痛药物使用的浮针疗法进行预处理,探讨其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激及镇痛效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0年10月于我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性别不限,年龄55-81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31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I级-II级,按随机分配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术前一天采用手术侧膝关节浮针疗法预处理,对照组行浮针软导管粘贴作为安慰剂对照。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术毕离室时(T3)等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记录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手术出入量等一般情况;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泵、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BMI、ASA分级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基本情况: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MAP、HR、SpO2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情况如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输液量、尿量、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中、术后8h、24h等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术后8h、24h等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h的镇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点上述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术后追加补救镇痛药物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两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预处理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能显著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有效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对镇痛药物的需求,未增加近期不良反应,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