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制”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公平性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后,我国开始建立的养老保障制度,其主要享受群体是城市居民,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单位保障”体制。随着国企改制的进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单位保障”开始向“国家-社会保障”转变,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不同步,造成了企业和事业单位人员由于单位性质的不同,享受的养老福利待遇也各异,并且养老保障的水平差距在逐渐扩大,这就形成了“双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养老保险制度不仅不利于社会的整合,还让公众对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产生了质疑。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研究从企业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出发,研究两个群体在客观公平和主观公平两个方面的差异,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公平感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如何进行并轨的建议。  本论文一共分五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文献综述三部分内容。“双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特有的历史产物,在文献综述部分也主要是以国内学界对该问题的探讨为主要参考资料。通过文献分析,最终确立了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分为概念界定、理论视角、研究思路和方法、文章创新点四个方面的内容。概念界定主要是对社会公平、养老保险和双轨制三个文中的基本概念进行说明。在理论视角方面主要是运用社会保障的公平理论来进行论述,分别阐述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如何体现公平以及养老保障的代价分配公平如何实现三个问题。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比较法。最后说明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三章运用统计学的相关方法,一方面,比较企业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障的参保情况,以及企业内部代际间养老保障的差异;另一方面从性别、年龄、收入、教育和社会阶层地位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企事业单位群体内部养老保障公平感的差异。  第四章通过建立回归模型,主要分析影响企事单位人员养老保障公平感的因素有哪些。  第五章依照“双轨制”改革的原则,提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该文以新洲县阳逻镇为个案,通过对阳逻镇城区5个居委会300户居民的问卷调查,考察低收入层、中间层和高收入层消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了它们对居民生活和社区发展的影响.
该文以X县的减轻农民负担先进单位——L乡为个案调查对象,以访谈式的田野调查方法,对L乡的5户典型农户及L乡财的收入、支出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通过对农民的负担的构成、合
本文以盛产琯溪蜜柚的福建平和县为田野点,通过对琯溪蜜柚历史性的框架分析,力图展现蜜柚如何从地方产物到清廷贡品再转变为商品的历史过程。蜜柚作为一个具有社会生命的物,在其
该文以访谈法、文献法、抽样法等调查方法获取调查材料,以康健街道社区管理与物业运作的调查报告为基础,以现代理论、市民社会理论为基础理论框架,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宏观背
一、实验材料与程序rn(一)使用的材料rn1.基质物rn100%棉织物,使用了以下3种支数范围:rna.超细棉织物,50s棉;rnb.中等棉织物,40s棉;rnc.粗支棉织物,22s棉;rn所有上述织物都是
该文利用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结合文献研究、走访专家、实践调查等多种手段,通过对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中城市劳动就业结构变化的研究,探求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
该文是对经济转型期台湾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在经济转型期,多重观念影响着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控制主体者的选择.该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去介绍发生于经济转型期台湾青少年犯罪
在对家庭关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普遍认为在家庭核心化的趋势下,中国家庭亲子关系日益被夫妻关系取代,家庭由“事业组织”成为一个“情感共同体”,这两个问题实际是对中国父
城镇贫困问题是当前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也是当今世界几乎的有的国家都面临的问题.该文主要对中国八十年中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产生的城镇贫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其中
该文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全面界定了社区、社区文化的社会涵义和文化涵义.社区作为居民社会生活的起点,它的基本特点社区内居民对社区的强烈认为同感,基于这种前提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