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学中的图表理论与实践初探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建筑学出现了许多令人关注的新领域和新工具。在这个瞬息万变、信息膨胀的奇观社会里从事建筑实践.需要更高的技巧、更敏锐的视角和更灵活的态度.在所有可能参与生产未来的工具中.图表是分外惹人注意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它历史之悠久、应用之广泛,以至于触手可及;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如此多面.如此多变.一旦思考起来总令人困惑。向下思考.往往会触及到知识的虚无基础,向上追寻,又难免会伸展到无形的社会生产. 本文将从分别从历史和结构的角度对建筑图表这以工具进行初步的调查、介绍和分析.简要追溯一下建筑图表的历史渊源.并尝试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图表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介绍和分析.按照顺序.本文包括了如下内容: 1、简要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图表理论与实践。通过人文主义传统、工匠传统以及艺术一科学传统三个视角下审视建筑图表,分别讨论了再现、摹仿和投影三种不同的观念方法.以及对图表意义的三种不同的解读态度。然后详细地讨论了人文主义传统下的图式图表和艺术-科学传统下的类型图表。接下来简单说明了20世纪早期功能主义思想催生的技术制图、流线图和泡泡图等工具理性的应用;以及先锋派艺术影响下的技术美学和几何抽象表达. 2、简要介绍了转折时期,也即是40-60年代现代主义盛期的图表的发展.并在语言转向和图像转向这两个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转向的背景下说明早期图表向新的图表实践转变的社会动力.然后简要说明了新图表理论和实践的两个阶段:自治性和批评性的阶段,以及新实用主义和后批评的阶段。分析了两个阶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特点. 3、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图表的理论来源和两个理论学派:皮尔士符号学以及其后的德里达学派和德勒兹学派。着重说明了皮尔士符号学中的图表作为再现的生成性结构,以及整个符号学的操作性标准的一体两面。德里达学派中分析了德里达的结构图表和痕迹图表思想,以及后来在艾森曼等及建筑师中的应用。德勒兹学派则分析了福柯的两种图表:自动机器和地图,以及德勒兹图表理论的四个阶段和他的褶子论形而上学. 4、分析了新图表实践的两个层面:一般状况或者表层结构,即以服务于具体实践.对概念的再现或者表达为主要目的的方面。以及新图表的典型代表或者深层结构。即直接以建筑的内在性、学科性概念或者实践过程为对象,或者对其造成了直接而关键的影响的图表。通过这两个角度.初步勾勒出新图表实践的若干轮廓。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土地的有偿使用,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许多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促进了新城区的开发建设,与此同时,旧城区也
学位
近些年来,中国剧场呈高速发展状态,更多建筑师与设计人员加入到剧场设计中来。小剧场作为一种新型专业剧场拥有多种大中型剧场不可媲美的优势。其多用途、多种空间形式、全新的
随着地铁线网的增多,线路的交织愈加紧密,与之相应的便是换乘站数量的增加、涉及换乘的乘客比率增大,换乘站成为了地铁设计中一个重要节点。然而近年来地铁换乘却出现了越来越多
本项研究针对中国有代表性的大城市带之核心北京、广州两大城市在近现代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之下的城市空间格局、城市聚居建筑形态的历史演变、聚居区的建筑空间分布
随着咖啡产业的不断发展,咖啡厅已不再只属于酒店和商场,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有它的身影。而北京作为一座千年古都,拥有数量众多的历史街区,在历史街区商业复兴不断壮大的过程中
“宅者,人之本。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黄帝宅经》开篇语的这几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人和住宅的关系。人生有2/3的时间在住宅及其周边的环境中度过,只有安居才能乐业,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条件的见证,承载人们生产生活的历史。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在各个领域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材料作为建筑设计的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主要采集两方面信息,一方面是目标的结构,包括具体的大小,长短,形状,拓扑关系等三维空间的具体信息;另一方面是目标的色彩纹理等外观属性信息。近年来,该技术在文
城市设计运作是当今规划、建筑界重点关注的热门课题,特别是在中国国情特点下,如何建立实效性的城市设计运作机制,有效运作城市设计已成为现实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规划管理角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