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流体验的地铁换乘空间步行通达性影响因子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fan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地铁线网的增多,线路的交织愈加紧密,与之相应的便是换乘站数量的增加、涉及换乘的乘客比率增大,换乘站成为了地铁设计中一个重要节点。然而近年来地铁换乘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通达性不好就是其中之一。心流体验的产生有助于乘客忘却由于距离远、或路途曲折、或行走枯燥等原因而造成的疲惫、焦虑感,从心理层面上得到通达性的改善。故本文以地铁换乘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心流体验角度出发,提出影响通达性的因子并对其进行验证。  第一章论述了地铁换乘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研究的意义,解释了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叙述了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  第二章通过资料搜集和实地考察,对20个北京地铁换乘站的换乘空间现状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换乘距离过长、换乘空间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三个主要现状问题,而后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根据心流体验发生的前提条件,提出了地铁换乘空间中影响步行通达性的因子假设。  第四章通过深度访谈收集整理数据,借助NVivo分析软件、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数据编码,在此基础上对编码分类归纳,构建地铁换乘空间步行通达性影响因子系统。对第三章中假设的因子进行验证补充。  第五章以地铁军事博物馆站为例,从路径规划、导引标识、空间环境、功能、人为干扰五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改进策略。  最后部分为结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不少城市为解决矛盾,采取了高架路、立交桥的形式来增大交通通过量。伴随着高架桥交通功能空间的产生,高架路、立交桥不仅占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在倡导“全民学习”的形势前,公共图书馆势必成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然而,西部中小城市因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一客观事实,以及其
学位
论文运用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中相关的理论来说明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式,希望通过对美学中相关理论的借助,使我们能够较为清晰的理解设计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古典美学中
南京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古城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开始大面积改变着古城几百年来
从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展的岭南早期建筑实践,至两汉时期进入第一个高潮,都城与宫殿、苑囿以及民居的建设均出现前所未有的全面蓬勃发展。本研究冀图借助建筑考古学的方法论与认识
我国的风景区规划从八十年代才逐渐展开,规划理论和方法还存在很多不足。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和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有必要运用该技术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时代发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土地的有偿使用,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许多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促进了新城区的开发建设,与此同时,旧城区也
学位
近些年来,中国剧场呈高速发展状态,更多建筑师与设计人员加入到剧场设计中来。小剧场作为一种新型专业剧场拥有多种大中型剧场不可媲美的优势。其多用途、多种空间形式、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