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曙光油田曙二区位于辽河断陷曙光油田南部,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杜家台油层,是辽河油区主力注水开发稀油区块之一。
曙二区杜家台油层构造上表现为被断层复杂化的单斜构造,自北西向南东方向下沉,油藏埋深1800~2400m,含油面积13.04km2,地质储量2169.7×104t,分为9个含油次级断块,以曙2-6-6块为主体。该储层属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主力相带为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主力储集岩性为细砂岩,储层物性为中孔、中-高渗。自1976年转为注水开发后,经历了基础井网开发、稳产开发、产量递减开发三个阶段,目前综合含水超过90.0%,采出程度38.0%,采油速度0.80,处于典型的注水开发“双高”阶段。
本文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和油藏工程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储层沉积特征研究、微构造精细研究、精细地质建模等手段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细致分析了注水开发中注采井的对应关系;利用动态分析法、单井剩余油计算法、油藏数值模拟法,研究了剩余油分布的规律,为下步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中,采用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采用流动单元的概念对油层进行划分标定,对油层的几何形态及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方法分析陆相河流地层的沉积微相、展布以及沉积演化及沉积演化的控制因素;利用分形分维技术对储层孔隙几何形态及孔隙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引入流动孔隙度的思想对储层物性进行评价;在储层定量建模中主要采用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储层物性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对储层物性在三维空间内的展布进行预测;以克里金法和收敛法的综合应用,实现各个参数的合理插值,并研究其在地下三维空间内分布;以模糊逻辑和灰色系统为指导,对有效厚度、油层进行模糊识别,对剩余油分布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认识:断层及构造形态对油气富集有明显控制作用,微构造衔接、储层连通性和岩石物性变化是控制油水运动的关键因素;储层总体上非均质性较弱,同小层相同沉积微相内各解释层层间均质程度较好,但平面上分流河道侧向连通性变差、物性变化快,属强~中非均质性。层内不同微相因沉积相带、岩性组合的不同亦呈现较强非均质性;该区采油速度高、稳产期长,稳油控水效果较好,水驱采收率较高;在曙2—6—6中部等部位仍存在剩余油分布较高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