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分布于云南元江地区(23.2°~24.2°N,101.5°~102.5°E)的8个流动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20个远震P波资料,对台站接收函数进行了计算;使用接收函数转换波能量叠加搜索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地壳平均泊松比、波速比和地壳厚度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区域岩石组分、地震活动性等进行了探讨。
在研究区域内,红河断裂带两侧Moho面深度突变,东北侧深,西南侧浅,东北侧地壳平均厚度42.3km,西南侧平均只有36.1km,元江地区红河断裂比较陡立,主体向东北倾斜,是陡立的超壳断裂。
该区域地壳波速比值分布差异较大,东北侧4个台站的平均波速比为1.725,而西南侧4个台站的平均波速比却增大到1.773,并在7#、8#台站下方达到1.81,推断这种略高的波速比值可能与地壳岩石的流变性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断裂带附近存在高空隙压的水或者易挥发物质引起。
地壳泊松比分布呈现出从东北侧向西南侧逐渐增大的趋势,变化范围在0.25~0.28之间,而断裂东北侧的2#台站的泊松比值相对较低,这可能与该台站附近区域存在较大范围的花岗岩有关,大量花岗岩的存在,其石英含量增高,导致此台站下方泊松比值明显较其它台站要低;而7#、8#台站泊松比值突高,可能与下地壳铁镁质增加有关。整个区域泊松比均值为0.257,相对较高的泊松比值也暗示了下地壳铁镁质的增加,表明该断裂带的演化及运动过程可能与富含铁镁质的地幔物质活动有关。
综合以上种种分析,我们认为元江地区红河断裂带东北侧下地壳为韧性层,易于流动,是地壳与壳下岩石圈解耦的有利部位,这可能也是该区发生地震较少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