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新疆汉民族的社会风俗初探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c2009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清一代,开疆拓土,完成了对悬垂域外百年之久新疆的重新统一。大量的汉族以封疆官吏、驻屯士兵、农民商客和流犯遣员的身份涌入新疆,中断了百年之久的西向移民的高潮再次出现。伴随着移民的脚步,一方面汉民族的社会风俗在边疆地区逐步传播开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新疆地区的社会风貌;另一方面在新疆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中,汉族也在不断吸纳和融会着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改变着自身原有的民风民俗,逐渐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活习俗,成为构建清代新疆人文景观中的重要一幕。现在,我们仍能从新疆汉族人的身上寻觅到这一独特风俗的印记。在一定意义上,现代新疆汉民族的一些风俗习尚就形成和根植在清代新疆的汉族先民的社会风俗中。本文在收集、整理相关的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参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大体勾勒了清代新疆汉族先民入疆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的概述了清代新疆汉民族的来源分布,为清代新疆汉民族社会风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社会背景;第二部分详述了包括生产风俗和衣食住行风俗在内的汉民族的物质生活习尚,特别是在清朝统一新疆后,汉族生活习俗随着经济条件的改观而产生的变化;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章节,本文从山川祭祀、神灵祭祀和娱乐冶游风俗三个方面探求内地汉族举家迁徙、万里奔走进入新疆全新的生态环境后,所经历的复杂心里历程,以及基于此而形成的精神风俗;第四部分通过记述新疆汉族人的岁时节令风俗和婚丧嫁娶风俗,从社会综合层面叙述了清代新疆汉民族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既有传承性又有地区性,是清代新疆独特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新疆汉民族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运用历史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了在清代各民族开发和建设新疆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汉民族社会习俗的变化和形成,从历史的角度来论证汉族的儒家文化凝聚在独具魅力的新疆文化中。是新疆各族人民,包括汉族人在内,共同创造了新疆的历<WP=3>史。本文成文的难度较大,首先缺乏现成的研究成果可资借鉴。其次有关该专题的资料挖掘整理的不够充分,所需资料相当分散,收集整理十分不易,一些风俗习惯只在清代流放新疆的名人日记中有只言片语的提及,难以描述其全貌。笔者虽尽力对所能接触到的著述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搜索,但仍有资料不足之憾,只能有待于将来发现更多的新资料,予以弥补。
其他文献
<正>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小康”这个概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它大致有三层含义,即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理想、邓小平所设计的小康社会和十六大所规
在英语中,多义词"go"是最为活跃的词之一,其词汇意义呈多义性。本文借助互联网语料库对其多义性进行阐释。其词义扩展机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词汇本身意义的扩展;第二,词
2.3典型实用偏析法30年来,各国开发出了一批有实用价值的偏析提纯法,现介绍几种分别结晶法与单向凝固法。2.3.1分别结晶法实用的分别结晶法有美国铝业公司法、普基铝业公司法
本文提出,在高职英语教学进入内涵式发展时期,以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取代原有的需求侧改革,作为新时期高职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同时,还提出了在供给侧改革指导下的高职英语教学
目前,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中测控系统仍然采用传统的测量模式,与国外先进测试水平有着很大差距,其中的差距之一就是传感器缺少智能化、网络化功能。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传感器的概念、功能,然后概述了智能传感器在网络化方面的进展和研究现状,之后论述了网络化智能传感器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从其研究和应用角度看,美国在智能传感器网络化方面已经开展了多年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很多研究结果都已经得到应用,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学理论,从人才"供给"层面分析了"供给侧"改革对高职教育的启示。根据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实际,提出英语教学"供给侧"改革创新实践路径:一是注重强化
宁化客家方言属闽西客话的一种,本篇论文讨论宁化客家方言的语法。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词法的研究,包括体词研究、谓词研究和虚词研究。文章对名词、代词、数词、量词
为了提高噪声信号的有效性和可控性,设计了一种基于Tent映射的双向耦合映象格子(TDCML)的混沌噪声信号产生器,采用"舍弃法"生成不变分布可为任意分布的混沌序列,分别基于时间间隔
目的: 考察中风病发病不同时点的西医疗效评价指标,同时挖掘中风病中医四诊信息中的疗效评价指标,并对中风病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进行修订,为中风病临床四诊信息的采集提供标
湖北省襄樊市机电工程学校是一所省部重点中专,湖北省名牌学校。该校创建于1974年,至今已走过30个春秋,向社会输送毕业生30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