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激情杀人犯罪实证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y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情杀人犯罪属于暴力犯罪中的一种,在我国占有很大比例,此类犯罪的特点及原因等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前几年发生的具有全国影响性的陕西药家鑫案、山东于欢案等典型案例,在社会中均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激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探讨。
  激情犯罪是指犯罪人在一种突发的强烈情绪的驱使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人的意识处于一种无法自控或难以自控的亢奋状态,导致其实施伤害、杀人、毁物等暴力性犯罪。激情杀人犯罪属于其中的一种,当人在外界强烈的刺激下,由于认识范围缩小,控制力减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从而产生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难以控制性等特点的行为。激情使得犯罪个体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之下,负面的情绪往往将其推入犯罪的深渊。所以激情杀人犯罪,是指犯罪人在激情状态下实施的杀害他人或伤害他人致死的行为。
  本文选取激情杀人犯罪为研究内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学习研究,对激情杀人案件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究激情杀人犯罪的特征及其原因,期望对我国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提供合理的建议,对我国犯罪预防体系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
  本文除了引言外,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选取样本及犯罪现状的分析。对样本的分析包括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形式上,为保证案件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时间上的随机性,本文以裁判文书网2019年公布的故意杀人罪的刑事判决书为选取范围,以法院层级为标准降序排列,在不同行政区中随机抽取故意杀人案件。严格把握激情杀人的犯罪特点,从中筛选出符合激情杀人条件的案件。内容上,以犯罪人、被害人、犯罪时空、案发事由、作案手段为主线,探讨激情杀人的特征和原因。对现状的分析从比例、危害及刑罚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激情杀人犯罪的发生状况、社会危害性及其刑罚处罚。
  第二部分分析了激情杀人犯罪的特征,包含犯罪人特征、被害人特征、犯罪人与被害人关系特征以及犯罪行为特征等四方面。犯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案发时身体状况等内容;被害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被害人过错等内容;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特征包括姻亲关系、社会交往关系、血缘关系、陌生关系四种类别;犯罪行为特征则从犯罪时间特征、犯罪空间特征、案发事由特征以及作案手段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从犯罪原因与被害原因两方面探究了我国激情杀人犯罪的生成原因。犯罪原因包括犯罪人情况和客观情境。犯罪人情况包括犯罪人的性别、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学历、职业、身体状况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客观情境则从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家庭与学校的影响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被害原因包括被害人的被害性与过错性,被害性则不考虑被害人是否具有过错,仅从其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是在前文对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究我国激情杀人犯罪的预防对策。激情杀人犯罪的预防,应从犯罪预防与被害预防两方面着手,犯罪预防包括个体犯罪预防和社会犯罪预防,被害预防包括被害前预防、被害中预防与被害后预防。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结构失衡,而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表现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国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是西方公开叫嚣的供给学派的翻版,而是远远超越了供给学派。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西方供给学派进行比较,归纳总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创性贡献,对于澄清理论界的模糊认识,对于总结“十三五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得以提升,但国际话语权受西方话语霸权和西方话语陷阱制约和掣肘的现象依然严重,中国国际话语权现状同中国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不匹配的状态,争夺和提升国际话语权迫在眉睫。话语体系是对中国话语权实践基础的理论回应,也是对“中国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论表达,能够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话语体系是一个完整的表达系统,包括一系列的概念、范畴、词汇以及表述方式等,
学位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来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与进步。党和国家领导人连续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弘扬志愿精神。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务发展中具有导向引领作用。志愿精神是志愿者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凝聚,体现了一种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引领着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志愿精神是加强
学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大数据的运用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的个人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其地位和作用也正在不断凸显。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繁发生引发热议,使得个人信息的保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随之也出现了由于信息泄露引发的诈骗等下游犯罪,社会危害性日益突出。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通过,热议许久的人格权独立成编,专章规
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中之重,2013 年我国进行新一轮司法改革,旨在解决司法体制不配套不协调、违背司法规律等问题。司法责任制是司法改革中的“牛鼻子”,落实司法责任制,促进法官依法行使职权,规范法官惩戒工作,维护司法公平正义,是建立法官惩戒制度、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初衷。自2014年全国首个法官惩戒委员会——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成立,至2020年3月甘肃省法官惩戒委员会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非法集资类案件发案率持续走高,尤其是集资诈骗罪案件。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认定集资诈骗罪一直很棘手。因为该罪的构成要件中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由于行为人主观心理活动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其主观目的一直是一大难题。虽然我国已经连续发布几部关于“非法占有目的”的规范性文件,对于认定该罪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但由于集资方式的多变性、复杂性,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对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共有财产不断增多,人们倾向于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处分其死后的财产。除自然人独立订立遗嘱外,实践中还大量存在夫妻之间共同订立遗嘱的现象。但是我国对夫妻共同订立遗嘱却没有相关的法律,导致各地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有不同的审判结果,理论界对夫妻共同遗嘱的态度也莫衷不一,学者们持有赞同的、反对的或者折中意见。事实上,我国大多数家庭仍然采用夫妻共有财产制,所以夫妻共同订立遗嘱的行为符
学位
毒品犯罪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害犯罪,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深受其害。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冲击、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方式和部分人追求刺激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毒品犯罪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国当前的毒品犯罪趋势是新型毒品犯罪逐渐取代传统毒品犯罪,新型毒品占市场较大份额,新精神活性物作为一种更新型的毒品在全球蔓延并传至我国。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种与毒品有着类似化学结构的物质,具有成
学位
大数据时代是个人信息迸发无穷价值的时代,个人信息成为社会运行的重要动力,在商业实践和政府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与此同时,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不当利用等行为造成的人格歧视、利益侵夺等现象亦层出不穷。通过法律手段规制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等行为是保护个人信息与实现个人信息价值的重要方式。本文除引言与结论外,共有五个部分,重点分析了私法上保护个人信息的可行路径,以期对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有所助益。  第
学位
货币由国家发行,具有流通性。在经济交易活动中,其作为主要的支付工具,是整个社会的经济交易活动不可或缺的媒介物,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确保经济交易的安全,维护货币的公共信用,世界各国刑法大都将妨害货币公共信用的行为列为犯罪行为。建国初期,我国以单行刑法的形式规定了包括伪造货币罪在内的妨害国家货币的犯罪,随着法治进程的发展,我国惩治伪造货币行为的规定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我国刑法对于伪造货币罪是简单